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文汇报:发展家庭农场大有可为
//www.workercn.cn2013-12-13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是农村改革的一项新生事物,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表现。家庭农场将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这是上海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改革,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是一个重大论断和理论创新,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指出了明确方向。

    松江经验的有益启示

    上海农业资源禀赋有限,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生产细碎化问题比较突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种粮出现了“不种不像,种种白相,种好不想,收点口粮”的现象。面对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兼业化和“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本市松江区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松江的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松江全区已组建1206个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粮食面积的80%.其中,机农一体家庭农场140户,经营面积1.78万亩;种养结合家庭农场53户,年上市生猪6万头。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松江的经验已在本市郊区县推开。金山、奉贤两区已制定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意见。金山区除推广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外,还探索发展林果型家庭农场。青浦区结合田间窝棚整治和规范土地流转行动,积极引导流转合同已到期的农户,将承包田统一委托流转给村委会,为全面推行发展家庭农场奠定好基础。浦东新区结合本地区经济作物比例高的特点,探索建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崇明县开展家庭农场试点,同时探索土地托管经营模式,为将来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创造条件。闵行区和宝山区已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集体农场为主的经营方式,也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

    让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

    上海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有四个主要特征:其一,家庭经营。即经营者自耕,家庭农场的经营者是本村农户家庭,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除季节性、临时性聘用短期用工外,一般不常年雇用外来劳动力从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二,规模适度。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要与经营者的劳动生产能力相适应。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以100-150亩为宜。其三,一业为主。家庭人员的主要职业是农业,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从事农业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其四,集约生产。与小规模农户相比,家庭农场规模适度,通过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适度规模效应和家庭经营优势,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上海的家庭农场有活力,深化改革显成效。表现在:一是劳动效率明显提高。组建家庭农场后,实现了劳动力与耕种面积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产量、效益”三增,推进了本市粮食生产专业化进程。二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由此带动了种粮经济效益的提高。据调查,家庭农场规模100-150亩的,户均年净收益在9-10万元。从事家庭农场的农民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三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家庭农场探索出了“一片粮田+一座猪场”的生态种养模式。养猪者和种植者为同一个经营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经营者签订代养协议,帮助农户建设标准养猪场,生猪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生态链接。

    形成联产承包责任制“升级版”

    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是农村改革的一项新生事物,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表现。家庭农场将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这是上海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改革,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明显提高。同时,家庭农场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2012年松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万元,而种粮家庭农场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年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10万元和16万元,按人均计算分别达到3万多元和5万多元。还有,家庭农场缓解了农业后继无人问题。在本市已经出现了第二代农民,原来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少回乡承担起父辈农业生产的责任。如目前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年龄以46-55岁这个年龄段为主体,比面上农业生产经营者平均年轻5岁。更主要的是,家庭农场促进了农民和农村现代化。家庭农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职业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种植方式和技术,有效地保护了农田环境和土地资源,也有利于控制大城市流动人口过快无序增长,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加快实现农民和农村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正是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有利时机,上海要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放在突出位置,不能因为农业比重低了,而轻视、忽视、甚至漠视农业发展。要把发展家庭农场与推动农业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形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升级版”。要把发展家庭农场与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土地流转双方农民的切身利益。今后随着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家庭农场一定能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作者为上海市委农办主任、上海市农委主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