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小组微生”兴郫县
张天明
//www.workercn.cn2016-04-2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郫县处在成都市西北部,是前往都江堰、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必经之路。如今,郫县正在拉开我国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大幕。

  2008年4月,郫县开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2015年7月,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职能划入郫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这种探索,实现了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公开化、市场竞争充分化、价值体现最大化。

  2015年9月8日,在成都郫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成都郫县唐昌镇战旗村一宗面积为13.447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由企业竞得。这是四川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化出让,它标志着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农村产权显性化后,郫县农民住进了新型社区,白天进工厂,晚上到广场,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越来越接近。郫县实施全民社保工程,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6%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目前,英特尔、富士康、当纳利等一批世界500强直接投资或参股的企业相继落户郫县。

  如今,“小组微生”模式在郫县日益清晰。这种模式既保留农村原来的自然风貌和传统文化,又使农民能够不离土不离乡,让农民的生产半径由2公里减少到0.5公里。

  “小”就是“小规模”。比如,青杠树村新居建设摒弃了原来动辄几个村、上千户的“集中上楼”模式,在原村地址附近规划建设新村,让群众家有小庭院、户有小菜园。

  “组”就是“组团式”。青杠树村不是摊大饼向外发展,而是规划建设了若干大小不等组团,各组团以院落为中心,周边耕地自然散落,形成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扰的组团式发展。

  “微”就是“微田园”。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树木、竹林、古井、老屋等魅力元素,打造“田园慢村”的旅游度假区。

  “生”就是“生态化”。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不改变道路渠系肌理,对道路、排水排污、公共活动场所及建筑风貌实施改造并配套公共设施,推动自然聚居点的现代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