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姚孝平:交公粮的变迁
//www.workercn.cn2013-11-25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去年年底,家里将两块粮田出租,告别了种粮历史,吃上了从超市买来的大米。尽管如此,每当望着老家的稻田,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晒谷交粮的情景。

    记得小时候,每年五月份左右,农民会收到一张售粮证,上面清楚写着农户要交多少斤粮。比如,1994年我家的售粮证上写着:全年粮食收购任务890公斤,旁边还配上一句话:完成粮食收购任务是农民应尽的义务。

    到了“双抢”季节,农民们都非常忙碌。他们割完稻子后要马上打谷、晒干,然后交到镇上的粮管所卖给国家,俗称“还粮”。还粮有时间规定,所以农民不敢拖延,总是先把粮交了,才敢回头弄田地的活。

    从割稻到将稻谷弄干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那时没有使用收割机,都是用镰刀手工割的,非常吃力。割倒后过两天要给稻子翻身,然后拉一个打稻机在田里将稻子脱粒,运到白场上晒,将稻谷放到风车里除去各种杂质,反复几次,才算完事。

    还粮一般在八月中旬左右,地点是镇粮管所。正式还粮时,检验员先打开袋子看一下,然后用一根玻璃管子戳进一袋谷,取出一把谷放在嘴里嚼几下,看是否合格。如果谷子杂质太多不干净或潮了,他就会要求倒在晒场上再晒一下除去杂质。司磅员称量后,父亲还要将粮一袋袋扛到仓库倒出。

    国家按照收购价向粮农支付粮款,单价在每斤9毛多到1块多点不等,还有少部分价外加价和议价粮,拿1994年我家交的890公斤公粮来说,最后卖了932元,除去上缴农业税213元,实际拿到手719元。

    如果去得早,又无需返工,母亲会赶紧到镇上菜场买些肉回来,待交完粮拿回家吃。农忙时节,家人吃的都是些素菜,还完粮吃顿肉也算犒劳自己。交完粮,父亲非常开心,回来的水路上脸上笑眯眯的,因为任务完成,剩下的粮食就是自己的了。

    农民年复一年,种田还粮,为吃饱饭忙碌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老家所在的地方取消了粮食收购任务,农民从此不用还粮了。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被废止,农民交“皇粮国税”的2600多年历史从此结束。

    如今,农民种田不光不用交粮,还能领到种粮补贴。现在坚持种田的农民越来越少,反而不担心温饱问题,不种粮可以花钱买,各种大米超市小店多的是。农民从种田吃粮的生活局限中脱离出来,恰是时代的进步。不种粮也能吃饱吃好,这在那个还粮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事。现在粮食充足、不愁吃穿,交公粮成了农民向孩子娓娓道来的远去的故事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