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曹 林:看“杨卫泽们”如何应对涉贪涉腐传闻
//www.workercn.cn2015-01-08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成为“开年第一虎”,很多人对这条消息的反应,不是“啊,他怎么落马了”的惊诧,而是“哦,他终于落马”的淡然。这两年,坊间关于杨卫泽涉贪被查的传言一直没有停止过。公众很好奇,杨卫泽是如何应对那些涉贪涉腐传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他落马前无从得知,落马后马上揭晓。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去年9月相关传闻最盛时,杨卫泽群发给同事的一条宣示清白的短信:“现在国内的网络比文革大字报更险恶,海外的敌对媒体比侵华日军更残酷。这十天我正在井冈山学习,井冈山斗争历史和其精神,使我更淡定更从容面对任何敌对攻击、恶意中伤和传谣惑众。”当晚,杨卫泽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心得体会——《当官不易是当干部的应有之义》,即在南报网上发表。

  如果杨卫泽没有落马,这则短信内容公开的话,会成为有些人批判网络谣言的充分论据;可杨卫泽落马了,这则短信顿时沦为舆论笑柄。当然,杨卫泽落马,并不证明网上所有的传言都是真的——杨卫泽的违规违法事实还在调查之中,但这起码证明网络传闻并非都是捕风捉影。

  自己“屁股上有屎”,却把“屎盆子”扣到网络上。同样的伎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用过,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用过,但纸总是包不住火,他们的贪腐行径最终都败露了。

  网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比如造谣、诽谤、恶意攻击甚嚣尘上。但必须看到的是,网络也有正能量的一面,也在舆论监督中扮演很重要角色。

  如果网上传的都是谣言,官员完全可以站出来大方回应,甚至起诉追究造谣者的责任。杨卫泽并没有选择公开回应,而只是通过短信在私人圈子和官场上回击,一方面是想表达对舆论的鄙视,不屑公开回应传闻,另一方面暴露的是心虚。

  如果自身足够硬、够干净,涉谣官员可以有很多自证清白的方式。可以向纪委汇报,请纪委调查自己,通过纪委的调查来还自己的清白。更开放一点儿,还可以通过向媒体公开财产,接受民众的监督。只用短信在小圈子里回应,根本无法击退传闻。这种短信示清白,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宣示权威:无论外面传闻如何,你们千万不能信、不准信,必须绝对相信和忠于我。

  杨卫泽的短信表面上是痛恨网络,骨子里实际上是恐惧网络。记得几年前,在一起涉及网络监督的事件中,有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现出了对没有网络的时代的怀念:“那时候好管啊,哪像现在,什么人什么话都敢在网上说,管也管不住!”杨卫泽短信中对网络的声讨,也能看出他对那个没有网络的、让其耳根清净的时代是非常怀念的。可是,那个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

  当年“周久耕事件”后,南京的另一位官员总结得非常到位: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经得起群众的评说。确实,网络监督是无法阻挡的,干净的官员遭受网络传闻时,不会惊慌不会破口大骂网络,因为他能见得了阳光、经得起监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