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任性辞职信”不只10个字
//www.workercn.cn2015-04-16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顾老师的辞职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乍看这句话,真以为是文艺作品里的戏谑呢。

  不料它被作为了辞职的理由。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如此任性的辞职信,领导最后真批准了。

  真性情也。小编看完也是醉了,立刻想起了那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知网友们都想起了什么?

  李冰洁:这虽然只是个案,却具有价值样本和宣示意义:它再次向人告白,这是一个文明、开放、自由、多元的世界,允许以多种方式存在和生活,旁人不必多嘴多舌;它向世人宣示,这是一个个性化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他人干涉,真正做回自己,不必为他人所累;它向世人证实,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必太在乎金钱和名利,人生还有一种价值,那就是生活得自由愉悦。

  戴先任:这位老师的任性辞职,并不应该被所有人复制,这不是人们为生活减负的最佳路径。但人们可以学习这种潇洒的心态,适时地放慢忙乱的脚步,调整好心态,看到这个世界不仅有工作,有激烈竞争,还有另一种生活,我们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应该懂得享受生活,抽空多陪陪家人。

  张玉胜:其实仔细想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或更具闯荡世界、出外打拼、寻找新的人生支点的“跳槽”寓意。在“一生坚守一份职业”已成稀缺尤物的当下社会,多一些工种选择、生活尝试和人生阅历,何尝不是现代年轻人的愿景。只是,人们在笃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同时,莫忘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警世格言。

  龙敏飞:毕竟,生活还有诗和远方。这样的话虽然很“鸡汤”,但也是现实的写照。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忘了自我,但当追寻梦想的范本摆在眼前时,还是会唏嘘不已,为自己失去追寻梦想的勇气而嗟叹,为别人不虚度光阴而心生敬佩。可以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能走红,就在于其击中了我们关于梦想的共鸣。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但每个人都希望活在梦想里。

  毕晓哲:一个有着“相当不错的工作和待遇”的女教师辞职,让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的开放、包容与文明。多数人其实已经能理性地看待任何一个人的辞职,也足以说明时下社会的就业和工作机会之多、可选择的机会和人生道路更多。此事释放出来的正是社会环境日益宽松、工作岗位和人才将得到更合理配置的信号。

  张西流:“任性辞职信”折射出教师的职业生态。教育的生态环境,远非想象的那么优越;教师的地位、待遇,也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和完善,将会有更多的“任性辞职信”横空出世。一味苛求教师做燃烧的蜡烛,当奉献的人梯,显然难以唤起教师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徐甫祥:如果每一位学有所成的优秀教师都如这位女教师一般任性而潇洒地离去,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如何前行?又如何传承呢?笔者相信这位女教师的“任性”离职只是另有原因,亦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不会随波逐流。因为对职业、专业和工作的坚持和坚守,毕竟是这个社会的主流。

  苑广阔:对于如此任性的辞职,我们可以围观,可以羡慕,但在我们也具备这样的条件之前,应该暂时收起“情怀”,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把日子过好。毕竟人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自己活着,更不是为了自己的情怀活着,我们有父母需要赡养与照顾,有子女需要抚养与呵护。活好当下,也同样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情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