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为息访“招安”访民 不如回归法治渠道
//www.workercn.cn2014-06-27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成都青羊区信访局去年10月推出新举措,聘用访民李华成担任“信访调解室主任”,调解、抚慰访民情绪。信访局称李的上访经历令他更了解访民心态。但这一创新举措只持续了4个月,工作的无力感、访民朋友的疏离以及意识到自己也是维稳对象后,李华成辞去了这一职务。

  正常的信访工作,不应该是让访民去思考,而应该是信访干部去了解访民的心态与诉求,进而根据这些诉求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办法。就像城管摆摊卖货体验小贩心态一样,当城管扮演的小贩的摊位被同行给清理了,他就会体会到他清理小贩摊位时对方的心态。显然,该信访局是换错了角色,这种做法不是去帮助访民解决问题,而更像是在掩盖问题。(傅万夫)

  “招安”访民,对当地政府来说,不仅少了一个难缠的上访者,还“化敌为友”,多了一个帮政府去劝说访民的人,似乎是不错的结局。其实不然。被“招安”的访民如今也已“辞职”,这足以说明,“招安”访民息访并非治本之策。如果信访者的问题不被解决,那做什么都是白搭。毕竟,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招安”访民是在耍流氓。要解决问题,则要回归法治渠道。事实上,要事事回归法治渠道其实并不难,只要相关的信访信息足够公开透明,公众可以监督,地方政府想不回归到法治渠道都难。(龙敏飞)

  要想杜绝访民被“招安”的黑色幽默,必须对现有信访制度进行彻底而系统的改革。笔者认为,应尽快将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职能,从信访制度中剥离出去,将其彻底纳入司法救济的范畴之内。一则为力不从心、疲惫不堪的信访制度减压,二来可以树立司法救济的权威,将公民的权利救济纳入到法治的框架之内,从而解开公民“信访不信法”的恶性循环怪圈。这才是信访走出制度困境的根本之策。(石敬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