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这样的文化准备,自然难适应微博时代挑战,出现了“哪里有争论,哪里就有恶骂”的奇观,在今天,这种人性恶的教育已成“狼奶”,培育着日益自私、日益愤怒的集体情绪。
因对转基因等问题看法不同,崔永元与方舟子在微博上激烈争吵,并最终走上法庭,二人投诉理由几乎相同——“他诽谤了我”。
事已至此,应由法律判断,但不论结果如何,从公众人物应尽的责任看,两人都已经输了。
“君子交绝,不出恶言”,公众人物应约束自己行为,一味任性,是把自己降低到“娱乐大众”的层面上,固然能招来看客,可哪个看客会关心他们的观点和证据如何?不过是看看谁更会表演、更能逗乐而已,靠“陪×××玩一辈子”这样的话来讨口彩,实在有些无聊。
我们生活在多元社会中,看法不同属正常现象,意见对立,也要互相尊重,作为现代人,应具备基本的论辩素质,即:论事不论人;不假设自己绝对正确;不在道德上居高临下;以交换意见为目的,而非说服对方;坚守逻辑;尊重论辩的程序……总之,争论要讲规则,这是一种能力,需后天习得。
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要么鼓励“智者不辩”,贬低争论的意义;要么赞美“舌战群儒”,为打赢口腔战,底线在所不计。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乃至在社会,老师、父母和长者做出的常常是错误的榜样,他们很少告诉孩子如何争论。所以,在正式场合,国人连公开意见和提问的勇气都没有,可在非正式场合,又会对“低级”的人的意见粗鲁对待。
以这样的文化准备,自然难适应微博时代挑战,出现了“哪里有争论,哪里就有恶骂”的奇观,在今天,这种人性恶的教育已成“狼奶”,培育着日益自私、日益愤怒的集体情绪。
对此,公众人物应有起码的责任感,可问题是,为什么还有少数人依然会拿着幼稚当个性,一味沉浸在恶作剧的快感中?
因为,我们缺少一种机制,将不负责任的人开除出公领域,让他们真正付出代价,相反,却走进了“越滥越能赢眼球,越有眼球就越滥”的恶性循环,这就鼓励了少数人将公领域看成撒野的舞台,只有表演,没有意见,留下争论,忘了议题,长此以往,公共环境必然恶化,我们又会回到“别人在跑,我们在跳”的危局中。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让社会真正强壮起来,这值得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