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别让孩子输在“文明线”上
孙维国
//www.workercn.cn2016-04-01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现在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但我在公园里见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园玩,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出来踏青,走后留下的垃圾没有清扫干净。这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文明影响”是最直观的公民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孩子。

  先说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一个孩子的道德品行和文明素养如何,与其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着直接的关联。在踏青、参观、旅游过程中,家长的行为是否文明有礼,于孩子而言,就是一面镜子。如果家长有折绿、毁绿等不文明行为,孩子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中。此时,家长就是孩子的文明反面教材。爱绿、护绿,文明踏青,家长不能只说不做“放空炮”,而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文明教育。

  再说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公民教育被长期边缘化。公民教育不仅教育孩子学习知识,更注重孩子独立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公民教育须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可塑性强,一旦过了宝贵的少年时期,公民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看看现在,车辆不礼让斑马线、公共场所吸烟、随手乱扔垃圾等许多日积月累养成的不文明行为,不正是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的缺失所致吗?只要做到自律这一条,这些不文明行为也不会养成习惯。从孩子到我们自身,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总是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缺失公民教育,尽管不少人成绩优秀,赢在“起跑线上”,但长大成人后,却常常输在“文明线上”。

  可见,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注重公民教育,让公民教育贯穿孩子的一生。当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从小扎根在孩子心中,长大后的文明行为就能成为一种内心的自律和习惯,也就不会输在“文明线”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