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地铁商务车厢:吐槽背后有期盼
杨文明
//www.workercn.cn2016-07-2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多元化供给是服务的升级,但前提是别挤占现有的交通资源,不压缩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空间。就地铁运营而言,正视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出行需求,永远应该排在第一位

  普通车厢挤成沙丁鱼罐头,商务车厢却空空荡荡,开通不满一月的深圳地铁11号线遭遇“冰火两重天”,引发争议。有人认为,既然是公共服务,应该优先满足基本服务,不该分三六九等;也有人认为,差异化服务也好,花钱买个舒服,咋就不行?

  在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多些理性讨论是好的。然而,讨论之前必须了解一个情况,即深圳地铁11号线本身有其特殊性:一是在其他列车采用6节编组的基础上,新增了2节商务车厢;二是除了承担通勤任务外,11号线还扮演着机场快线的角色,两节商务车厢是单独增设的。因此,这其实是关于公共服务增补方式的探索。

  有记者现场体验后表示,商务车厢里,大多数是前往机场、提着行李的旅客。相信如果不是出于类似的原因 ,一般人也不会选择买商务座。而对于部分孕妇、儿童、老年人来说,不少家庭愿意花高价买个安全。在不提高普通车厢乘客成本的情况下,商务车厢的乘客得了更大的舒适与便利,未尝不是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一种探索。

  有人可能会说,买普通票就得挤成沙丁鱼,出高价就能跷二郎腿,两相对比,怎么看也不公平,背离了公共交通普惠的初衷。这话并非全无道理。实际上,按照目前一线大城市地铁运行情况,即便加密班次,在高峰期该挤还是得挤。因此,能否开行商务车厢的关键,恐怕得看现有运力解决公众出行需求的“底”有没有兜住,相关部门、地铁公司能否根据人流变化合理安排地铁列次。倘若在运力富余的前提下,提供差异化消费,给公众更大的选择权,应该说无可厚非。普通车厢保障基本需求,商务车厢提高舒适度,这也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正常方式。

  多元化供给是服务的升级,但前提是别挤占现有的交通资源,不压缩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空间。就地铁运营而言,正视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出行需求,永远应该排在第一位。作为准公共产品,地铁的运营已经享受了财政补贴,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从这个角度看,既不能单纯为了盈利而开行商务车厢,更不能因此降低对公众出行权益的保障水平。要知道,争议、吐槽的背后,其实蕴含了公众对于地铁改善服务的期盼。读懂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推出更多人性化的地铁交通服务,提高这一基本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性价比,实现利润与口碑的双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