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亟待法律亮剑
屈金轶
//www.workercn.cn2016-03-16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过去半年,至少有上千名曾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做过产检或分娩的女性,接到过母婴护理(俗称月嫂)或婴儿纪念品等公司的骚扰电话或是短信。这些骚扰电话和短信的背后,暴露出孕妇隐私信息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3月15日《南方都市报》)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遭泄露并非新鲜事。但是,此次深圳孕产妇个人信息遭大规模泄露事件,仍然引发舆论关注,就在于它如网友所说“其信息项目之全、准确度之高创了‘历史新高’”。以准确度高为例,其不仅囊括了孕产妇的姓名、年龄、联系电话、预约(产检)日期、预产期等信息,而且连产后有无奶水、是否计划请月嫂等信息也“登记在册”。孕产妇信息泄露之事再一次警醒我们,在大数据时代,亟须通过立法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安全网。

  众所周知,随着通讯与网络技术的高歌猛进,信息存储、交换与处理的能力也在水涨船高,人类社会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的搜集、整理变得更省时省事,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遭泄露的风险与日俱增。比如,公众每天在QQ、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不计其数的信息,或者一些商家通过扫二维码、会员注册、问卷调查、非法购买等方式获取的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悄无声息地收集、加工、整理以及贩卖,沦为别人渔利的工具,甚至引发骚扰、诈骗、绑架勒索等社会问题。去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左右网民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便是佐证。

  客观而言,深圳孕产妇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仅为个人信息被盗卖的一个缩影。新闻报道显示,每一条被泄露的孕妇信息都被明码标价,而且信息越精确,价格越高。例如100元一条的信息,可精确到孕妇的预产日期。开价300元一条的信息,则可精确到床位号及“正在等待手术”等即时信息。这种高精度的个人信息的交易链条,显然离不开医院“内鬼”与不良商家的内外勾结。

  诚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久治不愈的沉疴。这固然与网络漏洞、维权举证难、监管缺位等因素有关,但根在追责制度与规范的缺失。目前,我国有关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仅零散地分布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业规章制度或部分法律法规之中,缺乏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盗卖个人信息等行为的约束力不强、问责力度不够。

  可见,要想根除个人信息泄露这一顽疾,最终还应回归法治轨道,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法律资源,尽快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方面的立法。一方面,要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取证及执法力量等进行规范,对于盗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增加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犯罪成本;另一方面,对金融、电信、医疗等单位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要作出严格的防止泄露的规定,为保护个人信息构筑好安全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