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何 旭:廉价药短缺还需对症下药
//www.workercn.cn2015-10-13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多地的医院、药房里,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已经形成危机的还有鱼精蛋白、维脑路通等大量廉价药,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已难在药店找到。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10月12日《新京报》)

  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某种商品得到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在市场上一路畅销,那么企业应该大量生产,商家应该大量进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为什么具体到药品身上,这一规律就不再适用了呢?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地方低价药“玩消失”,追根究底,问题出在一个利字。药厂无利或低利,没有生产动力,低价药没有来源;药商无利或低利,不愿经营,低价药无法流通;医院及医生和药房无利或低利,低价药就进不了医院或医生不开低价药。如此,产供销三个掌控药品市场的主体都抵制低价药,低价药哪来生存空间?

  所以,保住低价药,让群众少掏腰包,政府必须对症下药。首先,可以建立补偿机制,通过减免税费、增加补贴等为药企损失兜底,鼓励药企多生产一些低价药。其次,在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上,可适当考虑价格因素,扩大药企竞争,确保低价药的市场供应,而不是盲目地让药企降低药价。再则,可以尝试配额供给制,确保药企和药店每年低价药的最低供应量,保障市场不断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