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堂吉伟德:男德班之“德”不仅仅是技巧性表达
//www.workercn.cn2015-10-10来源: 齐鲁网
分享到:更多

  今年国庆,全国首个“男德班”在京开班,与全国各地“女德班”遍地开花的火爆场景不同,“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的“男德班”自始至终却响应者寥寥,仅有两个学员主动报名,开课时的十余名学员都是主办方的老朋友。(10月8日《北京青年报》)

  “女德班”的火爆,让嗅觉灵敏的商家发现了无限商机,于是便有了“如法炮制”的构想。然而殊不知“男女有别”,以“三好男人”为标签的“男德班”,尽管有高调的宣传作为基础,可最终响应者寥寥无几,所谓的学员也不过是“捧场的老朋友”,如此“自娱自乐”让开班者大跌眼镜,也让人对“以国学正德”的初衷和模式进行重新的审视。

  “男德”的初衷与口号是“颠覆一切”,以便于实现所谓的“新好男人”。如同女人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一样,男人也要在打拼之余,懂得参与家务劳动、照料家人、养育孩子。然而,在长期的男权主义之下,要改变这样的观念何其艰难。道德与观念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成果,无法通过短期的集中培训得到改善,就如同方兴未艾的“女德班”一样,所谓的“国学教化”其实更像是一种炒作与标签,让女性们重此回归于传统,并由此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道德首先是基于一种品质,社会分工不同,实现男女职业与行为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实也并非一件坏事。从传统意义上讲,男人在外拼事业,为经营家庭而营造一定的条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解决男人的后顾之忧,也恰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更何况,时下除了所谓的“全职太太”,还有不少的“全职先生”。关键不在于谁做什么,而在于彼此心中是否装着对方,相互之间是否愿意共同承担,除了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之外,同样具有难能可贵的家庭美德。

  比如,遇事好好商量而不采取暴力手段,心存权利敬畏而不刻意伤害对方,拥有较高情商而懂得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底线而虑及对方感受,秉持公共责任而懂得反馈社会,这样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而具有道德的人。反之,那么其懂得再多的技巧性东西,比如“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婴幼儿护理技术”、“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艺术”等技术再精湛,也恐怕只是徒有其表而无其里。

  道德是一个人修养的集中体现,因而首先应解决个人思想认识与行为境界的问题,有此为底的技术性补强,才会水到渠成。假若一个社会里,家庭暴力日益严重而久治不绝,权利不均难以得到规则的保护,男女之间强势分明的态势无以改善,德治与法治的基础并不牢固,那么打着“三好男人”的“男德班”,也就只是银样镴枪头,中看而不中用。

  道德的实现和维护确实离不开教化,但这个功能却无法交由商业来承担。男德班不是道德救赎的标签,因为其无法解决道德培育的基础性问题,更没有真正弄懂实现新型道德的塑造,必须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关键环节。无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无以对接社会应有的功能,更无以满足最基本的现实需求,那么其就很难有一个可期的前景。于此必须意识到,道德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性的表达和实现,而是一种长期浸润的思维和行为改造,是一种基于规则认知和遵守的系统工程,除了公义、责任还有各种资源要素的汇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