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日,本报报道中一组关于本地养老的数字让人担忧:全市户籍60岁以上人口有140.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7%,部分老城区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老龄化已超20%。这140.6万人里面,4%在养老机构养老,6%在社区养老,90%是居家养老。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全市有资格的养老机构护理员仅4028名,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只有近1000名,养老缺口亟待重视。针对不对称的现状,相关部门在行动。前日,广州市职业能力培训指导中心公布的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招标方案,计划向社会上优秀的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培训。更为利好的是,这项培训并不向学员收费,而是由市就业专项资金进行补贴,初步资金拟投400万。
年华逝去,对每个个体都是公平的。正因如此,养老现状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过去,我们谈养老必谈养老模式、谈床位数量、谈养老机构覆盖率。养老硬件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养老的内核——服务。试想想,当一个人老态龙钟,生活不能自理之时,身旁无一个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陪伴左右,他的生活会多么举步维艰。
养老从业人员缺口大,是全国普遍现状。但在某程度上,这也是个择业问题。为何这样说?同为社会人,选择职业的时候无非看两点:薪酬、发展空间。这两点恰恰是养老服务行业吸引力不够的所在之处。
说来也讽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如今对老人的疾病护理、生活起居服务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如伺候家中的小皇帝。看薪水之别就略知一二。根据第九届全国老人院院长论坛首次发布的数据,我国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平均月薪为2145元。如此薪酬比带孩子的家政人员还要低,与月嫂工资相比更是让人心酸。
再看看发展空间。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老人需要养老护理、心理疏导。但目前养老护理行业发展并不规范,从业者多为外省农村妇女,有些从家政行业转型,有些则为退休工人,没有经过培训,不具备相关护理知识、无证上岗,易产生纠纷。即使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持证上岗者的护理人员,比例也不到10%。缺少培训机制就难以有上升空间。一方面,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没有吸收渠道,只能靠自己摸索;另一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晋升模式,自然难言发展,社会地位、职业尊严提升也存在困难。而在美国,很多高校都开始了养老护理专业,再通过一个由美国护士学会主持的资格考试即可,而养老机构管理者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职业生涯中定期参与协会考试,获得相应认证便可在养老市场上获得级别提升,从而收获更高薪酬。
在我国,受职业社会地位及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养老服务行业很难寻得一般大学毕业生的身影,年轻血液输不进这个行业,养老服务始终会处在寸步难行的尴尬中。当我们谈养老服务,言必称专业化。那不如从一系列的职业培训开始,为行业制定晋升标准,只有为养老服务专才提升职业尊严打好地基,养老服务才有可造之血。广州的做法体现了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关注,假如未来类似培训项目能更具规模,对养老服务专才的专项投资能常态化,自然也是老人们的福音。
卫敏丽:鼓励民资进入养老服务考验政府智慧 2010-10-18 |
新华时评:提供养老服务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 2009-04-15 |
新华时评:提供养老服务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 2009-04-15 |
“失能老人” 2012-07-27 |
胡 艺:完善养老服务需要制度合力 2012-10-18 |
裴珍珍:解决养老市场错位需发挥民间力量 2013-04-25 |
唐卫毅:破解养老困局须走制度创新之路 2013-10-14 |
陈 凌:定了标准 就看执行 2014-07-25 |
新京报:“楼堂馆所”变养老机构值得推广 2014-10-22 |
人民网:公办养老机构应远离豪华 2009-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