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叶祝颐:证明好人的清白不能靠摄像头
//www.workercn.cn2015-07-24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四川彭州一老人骑自行车过马路时,在一路口不慎摔倒。而后,一名骑着自行车路过的学生停车,热心地问候伤情。不过,该学生却遭到老人的诬陷,称是学生将其撞倒。好在当地公安调取监控画面,为学生证明了清白。经警方调取监控查明,整个过程中,老人系自己摔倒,学生并未与其碰撞。警方随后对老人进行了教育。(7月24日《北京晨报》)

  学生路遇骑车摔倒的老人马上停车救助,老人非但没有感谢孩子,反而倒打一耙,一口咬定孩子将其撞倒,拉着孩子不让走。这不是恩将仇报,叫大家不干见义勇为的好事吗?虽说监控摄像头还了孩子的清白,讹人老者最后没有得逞。但是即便真相大白,老人依然没有感激、道歉之意,让人很是寒心。更值得追问的是,如果事发地没有监控摄像头,或者摄像头坏了,拿什么还孩子的清白?这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好人反被诬陷,好心没有好报,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的沉重行善语境值得反思。如果不对诬陷好人者给予应有的处罚,让这些人出于违法成本考虑不敢诬陷好人,大家又如何坦然救人呢?

  从彭宇案到李景强案,从好人救人前拍照自保防敲诈到孩子救人被冤枉,近年来这方面的事情屡见不鲜。有网友表示,做十次好事,一次被讹就完了。怕被救者诬陷,不敢帮扶。也有网友表示,渴望人际关系回归真诚,防止好心人被诬陷。有律师支招:帮扶前用手机拍下证据。当然,更多人又拿南京彭宇案作对比。虽说后来披露的彭宇案真相表明,彭宇并非被冤枉的好人,徐寿兰也不是碰瓷老太。但是从救人者屡屡被诬陷的例子来看,不救人良心不忍,救人又怕被讹诈。救不救人还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毋庸讳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见义不为、各扫门前雪的人,倒打一耙、讹诈好人的人确实存在。但这种人毕竟不能代表社会的主流,更不等于大家都认同这些做法。这些做法不仅不应被提倡,而应该受到谴责。看见有人摔倒在地,你忍心不帮扶一把吗?如果大家宁可集体围观,绝不出手相救,似乎洗清了自己伤害他人的嫌疑,但是我们的道德良知又体现在哪里? 

  应该承认,救助摔倒老人确实比较麻烦,做好事还存在反被诬陷的可能。但是我们在反思如何避免好人被诬陷,鼓励公众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同时,也不能因为有好人被诬陷,就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对亟需救助的人不闻不问。面对老人摔倒的现实,如果路人都拒绝施救,老人与家属该做何感想?他们以后又如何坦然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如果精神文明退步,道德灵魂家园荒芜,岂不可悲? 

  虽然个人的道德力量不足以走出好人被讹诈的阴影,但是我们都有义务坚守道德底线,建设自己的灵魂家园。只有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当然,要激活更多人的向善之心,除了道德舆论层面的呼吁以外,还需思考如何搭建人际信任平台,人与人之间建立基本的信任感,搀扶跌落的道德与社会责任,化解“好心没好报”的现实尴尬。对此,除了道德舆论层面的呼吁与道德教化以外,需要用制度的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深圳市奖励救人少年的举动树立了很好的道德标杆。如果“行善有奖”的物质激励和“讹诈追责”的法律惩处变成法律制度常态,让好人受到褒奖,让冤枉好人者受到应有的惩处,才是唤醒公共道德,搭建人际信任平台的良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