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左中甫:用理解和尊重回应春节“心愿卡”
//www.workercn.cn2015-02-06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两天,一张照片在社交媒体被刷屏分享:两位年长环卫工站在瑟瑟寒风中,面向镜头举着一张心愿卡:“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一语激起千层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和众多大V纷纷转发,呼吁“希望他们都能早点回家,多点理解和尊重”。受此启发,其他不同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版本的“心愿卡”。

  “回家”是春节的核心关键词,今年春晚的主题歌就是《回家的路》。盼着早回家、早团聚是无数国人的心愿,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挂着一张“心愿卡”。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愿,在许多负有保障社会正常运行之责的行业与岗位,就会有相当多人回不了家,比如新闻中提到的环卫工,比如警察,比如消防员……对能尽早回家过年的人,当然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早上路、安全出行、舒心抵达;对回不了“家”的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昨天,央视和新华社报道的两则新闻“异曲同工”:2月4日,重庆一餐饮老板在石柱县醉江湖酒楼摆了50多桌酒席宴请全县556名环卫工吃团年饭,这位姓唐的老板说,自己虽然不是“土豪”,但想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环卫工人辛苦了一年,也想借此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关爱环卫工人群体;而从近日起,西安一家牛肉面馆免费请环卫工吃面,目前面馆每天制作牛肉面700碗左右,其中免费请环卫工吃的有100碗,老板表示,只要生意不错就一直免费请下去……事情虽不大,却让人倍感暖心。这样的暖心之举,可谓是对“心愿卡”的另外一种回应。

  当然,在春节临近的时刻,需要关爱的不只是环卫工群体,而关爱的方式,也不止于请吃饭。比如说,及时、足额向农民工发放工资,让他们尽快安心回家;再比如,在无需全员留守的企业,一方面可通过灵活调整工作安排,让尽可能多的员工能够回家过年,而在同时,也要把关爱送给那些需要留守岗位的员工;对中小学生,应严格按照规定不统一组织补课,让他们早点跟家人一起回老家看看、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可以说,只要有一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解与尊重,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有很多,就一定能帮更多人早圆回家梦,同时也让更多人安心在岗位做贡献。

  “回家的路,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作为华人世界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不只是一个时间刻度,它更是一份集体心理期待、一场年度精神会餐。对个体而言,春节就更是一张张写满诸如“回家”、“团聚”、“关爱”、“幸福”之类心愿的卡片。让回家的人暖心,让留守的人安心,这理应成为节日期间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何以成之?答案其实很简单: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