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吴兴人:低价药新政,群众拥护
//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低价药价格新政策,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在控制日均使用费用的前提下,放开最高零售限价,鼓励低价药品生产供应。

    此举堪称 “及时雨”,相信会得到群众的支持。这个政策如能尽快落实,不久后,许多市场上久违了的低价药,将能重新和患者见面。

    多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一些既便宜又好用的药,正悄然从我们身边消失了。比如止痛片、三黄片、青霉素、绿药膏等,甚至抢救用的西地兰、地高辛、速尿等药物,医院采购时常常遇到断货,对病人的生命构成一定的威胁。

    原因何在?理由很简单,这些药物的售价太低,生产厂家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如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片1小瓶,出厂价不到1元,没有利润空间;上海本地生产的开塞露,每支售价1元1角,利润只有5分钱。生产去痱水的原料“薄荷麝香草酚搽剂”,2011年采购价是每公斤275元,2012年涨价为每公斤8000元,涨了28倍。去痱水零售价仍然是5.1元,生产厂家只好被迫停产。

    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药品的生产和销售,看来也要学会两手:一手是降低那些价格虚高的药品价格,减少生产商和零售商的不当得利;另一手是,放松对低价药品价格控制,提高低价药的价格。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购销价格。未来低价药招标不再突出强调低价因素,避免药企陷入比拼谁的价格更低的怪圈。

    降价和提价两手兼用,出发点是一个,目的也是一个,都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这样做了,群众是拥护的。有些病人反映,那些救命的青霉素、通便的开塞露,每瓶提价几角钱,甚至1元钱,让药厂有利润,患者买得到,我们是情愿的。也有医改专家建议:政府解决低价药问题,应通过财政兜底赔本经营。这个意见如能部分被采纳,那更是锦上添花、再好不过的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