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大亮点,就是增设了“互联网电影嘉年华”。事实上,在全球13大国际电影节中,上海国际电影节是第一个涉足新媒体的,3年前就创设“手机电影节”。
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给电影业带来的益处真是多多。首先是改变电影消费和电影营销的传统模式。在线购票非常便捷,带来了网络售票火爆,去年其总额占全国总票房的三分之一,近100亿元是通过网络售出去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配合应用,大大增强了用户的主动权,致使电影的在线点播成为一大潮流。前年这种点播全球赚收66亿美元,预计今后3年的增长率可达27.4%。还有的电影发行商推行“在线跨屏消费”,就是建构可在不同载体自由转换内容产品的“云存储”平台,让用户一次购买电影后随时随地观看。众所周知,凡想在商业上成功并获得良好口碑的电影,都会利用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进行营销。这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是高度互动性,用户的参与感和消费热情会被激发出来,甚至会直接为影片提供资金,有不少国家都采纳这种“众筹”的融资方式;二是大量数据化,在线消费的目标观众群体对影片的态度和兴趣等被完整记录、汇集成海量的数据,对它们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可用以指导营销。
其次,是主导影片的创作。现在网络公司制作影片的基本准则是:“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影片,我们就做什么样的影片……网络电影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网民。”基于与网民的互动,网络电影公司可以获得网民对题材、类型喜好的“大数据”,以这些数据为依据来拍摄影片,既定位精准又契合大众审美需求。这是互联网电影产业的核心和优势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是“微”时代,“利用数字制作技术,在新媒体和电视上播映的低成本、短周期、微时长”的微电影应运而生。这种被人称作“第三电影”的新门类,凭借其网络性、开放性、交互性、民间性等优点在我国雨后春笋般风行。对这一新门类,应多加强研究,不断提升其文化品位和艺术档次。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电影——高票房背后的产... 2010-06-22 |
耿海军:中国电影节距离国际一流有多远? 2011-02-21 |
光明日报:再多一份文化自信 2012-11-19 |
周黎明:拿什么逆袭你,好莱坞 2013-06-19 |
沙 丹:前方高能,一大拨明星来华有“阳谋” 2014-06-04 |
许 斌:黄海波事件,法治和道德一个都不能少 2014-06-13 |
文汇报:电影节: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2014-06-23 |
曾德镭:上海国际电影节:用经典对抗时间 2014-06-23 |
毛时安:书写上海和中国电影新的辉煌 2014-06-24 |
光明日报:电影“广告植入”是把双刃剑 2010-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