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2000年起,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作为试点开始试行垃圾分类。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14年过去了,这些城市多数垃圾分类仍然无法到位,近于在原地打转,被网民戏称为“比蜗牛还慢”。
“慢”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在收集环节,不少居民不能按要求分类,导致垃圾仍然混在一起扔掉;在运输环节,即便是已分开的垃圾,往往又“合”在了一起;在终端处理环节,由于相应处理设施缺乏,导致垃圾经常被一股脑埋掉、烧掉。这样的的现状,与10多年前相比并无显著变化,用“比蜗牛还慢”来形容并无太大不妥。
“慢”的同时,却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各试点城市,光是垃圾箱更换一项,就所费不菲。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垃圾箱俨然已成为重中之重甚至唯一核心环节,盖因这是垃圾分类是否实施的最明显标志。但是,如果缺失了中端的分类运输、终端的分类处理,即便前端更换了分类垃圾箱、做到了分类投放,这种“分类”也只是形式上完成了任务,实际上仍在原地空转。而这,正是目前各试点城市需要正视的共同问题。
南京的情况如何?此前有媒体报道,目前我市在分类垃圾箱设置、分类垃圾车配备、相关政策宣传上已经有了较大进展,但居民的分类投放意识仍然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中端的分类运输、终端的分类处理仍然不能到位。这就使得垃圾分类在我市同样处于起步阶段。而随着垃圾总量的激增,郊区几大垃圾掩埋场已经或即将饱和,“垃圾围城”的问题愈发凸显,垃圾的减量势在必行。
根据城管部门最近拟定的《2014年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到2014年底,实现全市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70%的目标任务;实现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在完成收集覆盖率目标基础上,每个街道(镇)深入推进1—2个重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运行;完成厨余垃圾处理厂规划、立项等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可以看出,今年我市垃圾分类的步幅不小,但相应地,其落实的难度也很大,不仅需要硬件配套跟上,更需要宣传、管理、监督跟上,如此方能做一项成一项、做一处成一处。
有句老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意思是不怕前进的速度慢,只怕站着不走。在对待垃圾分类问题上,也可作如是观。“比蜗牛还慢”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关键是要在全流程协同上稳步推进,务求实效,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数字的光鲜。可资参照的是,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而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也已长达半个多世纪,不可谓不“慢”,但它们最值得借鉴的是举措细密到位、稳扎稳打,在“分类”上真正做到了实至名归,成功实现了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环境改善。对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各试点城市,这是一个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