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震中附近的部分宜宾、成都的民众的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发出预警提示。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成都市提前61秒预警。(6月18日《南方都市报》)
“10、9、8……”即使过去多个小时,无数网友还能从预警倒计时的视频中体会到那种紧张感。虽然只有短短十秒钟,但其意义不容小觑——叫醒家人、紧跑两步、躲在床下,哪怕只是一弯腰、一个翻身,都会让人们受到伤害的几率降低。
时至今日,地震依然是难以预测的,但这并不代表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地震预警系统,靠的就是时间差,和死神在赛跑——利用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电波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后迅速收集震中信号,在地震波到达前发出预警。在墨西哥和日本之后,如今我国也有了这样的系统,而且一战成名,的确令人振奋。
研究表明,如果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39%;如果汶川地震发生时有预警,死亡人数可能会减少2万至3万。也就是说,越是大震,这套系统的作用就愈发凸显;距离震中越远,就越有时间避险,对于地震多发地区,其意义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何日本地震频发却能将人身伤亡降低到很小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这套系统并非首次使用,早在2012年,汶川电视台就开通了国内首个电视预警功能,次年的云南巧家4.9级地震、四川芦山7.0级地震都实现了成功预警。不过,影响力都没有这次大,其中的原因,除了媒体关注度不够之外,恐怕也有预警范围不够大的原因。
预警系统作用的大小,除了与本身的准确性、及时性有关,更取决于信息送达的成功率是否足够高。以这次为例,云南、四川等多个城市的居民都通过电视、大喇叭等方式收到了预警,完全有时间避险,但也要看到,不少人虽然听到了倒计时警报,但完全不明所以,避险也就无从谈起了。可见,系统还须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是加大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小区都可以及时接到信息;另一方面,优化信息传达方式,如多种通知方式并用、预警内容言简意赅、日常加大宣传和演练等,尽可能将危险来临的信息传达到每一个人。
地震虽属于小概率偶发事件,不过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这就要求日常务必做好准备,尤其是在细节上下足功夫。譬如,告知公众在不同情况下最科学的避险方法是什么,一旦发生意外,又当如何自救与求救。只有如此,才能将预警系统的意义充分发挥,进而减少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