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盛 翔:洒水降尘流于表面
//www.workercn.cn2015-08-24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均值1/10的缺水之城郑州,为降尘治理雾霾,市区洒水日耗3.5万余吨,此举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市民持续热议,质疑声众。据悉,洒水所用水几乎都为自来水管网中的南水北调水。有专家认为,洒水降尘治霾扬汤止沸,洒水对扬尘有作用,抑制不了雾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花费与收效的平衡。(8月23日新华网)

  治霾肯定得花钱,这一点毋庸讳言;花钱买水用于洒水降尘,本身无可厚非。若是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洒水降尘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关键是,水对于郑州实在有些金贵,南水北调水不应该被奢侈地浪费。用浪费水资源的办法缓解空气污染,能不能取得实质性治霾效果暂且不说,可能造成的水资源危机却是看得见的。刚被环保部约谈过的郑州,倘若因此再被水利部约谈,又该如何是好呢?

  用制造新问题的办法去试图解决旧问题,这不仅是短视的,而且会有不择手段的应付嫌疑。面对“洒水降尘治霾扬汤止沸”的外界指责,郑州相关部门可能会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排斥心理;确实,做起来永远要比什么也不做更好,只不过治霾绝非大量洒水那么简单——治标的表面功夫要做,治本的深层问题更要解决。比如郑州市年燃煤量3000万吨,目前却没有一台锅炉做到超洁净排放,光是这一项,就有极大的治霾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项国家级难题,治霾其实很难奢望立竿见影,越是立竿见影的办法,越是需要警惕形成短视依赖。诚然,在被环保部约谈之后,着急采取一些指望立竿见影的办法,也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不要对这些治标的表面功夫产生依赖。空气质量的“约谈良”要想变成“常态良”,归根到底仍然必须寻求治本之策,而洒水降尘,也要考虑地方实际,进行理性抉择——毕竟,缺少饮用水一点也不比缺少好空气更为次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