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借钱200万元提前尽孝”是对孝道的消费
//www.workercn.cn2015-08-05来源: 兰州晨报
分享到:更多

  想尽孝道,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年迈,又希望他们能够在有生之年享上清福,今年21岁的宜宾女孩做出意外之举。自称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孩樊师贝希望有人能够资助或无息贷款200万元,让她为父母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等,她承诺15年内将贷款还清。该帖立即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说:“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力所能及就好。”

  想尽孝道,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许是很多人的困惑和无奈,有的觉得自己没有钱,让父母享不了清福;有的感到自己没有时间,整天忙于生计,照顾不了父母。坦率地讲,这种困惑折射出尽孝金钱物质至上的偏差,当然,尽孝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然而,尽孝未必唯有经济条件才能满足。像樊同学这样欲借200万元提前尽孝,要知道这个数目是很多普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如果尽孝需要这么大的成本,那么孝道只能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了,这让每天辛勤劳动、平淡生活的普罗大众情何以堪呢?

  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需要看到,樊同学之所以要“提前”,是因为父母年事已高,怕尽孝来不及。这份孝心可嘉,但方式有点操之过急,甚至用力过猛。孝最本质的含义,除了基本的物质赡养之外,还有精神赡养,简单来说,就是别让父母为子女操碎了心。此外,孝道是为人子女与生俱来的道德义务,没有谁说准备好才能尽孝。穷时不吝奋斗,敬父母只能一粥一饭,虽艰苦也是至孝之举;富时不守规矩,不行善事,哪怕对父母锦衣玉食,也未必就是尽孝。说到底,对父母尽孝,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何种境遇,需要的都是发自内心的、力所能及的关照与回馈。

  “借钱提前尽孝”不仅曲解了孝道的涵义,更放大了社会唯金钱的扭曲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价值观里,用金钱通过“买”就能够一劳永逸,解决一切问题。就个例而言,纵使女孩真的能通过受资助或借贷拥有200万元,为父母置办了房子和终身社保,物质保障是有了,但父母可能为女儿负债的事实背上精神包袱,这无疑是以尽孝的名义把父母绑上道德的十字架,若此,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又从何谈起?是不是陷入另一种不孝?

  对于女孩“借钱提前尽孝”行为,有网友认为是“委婉求包养”,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不过是炒作。不管当事人是无心还是故意,“借钱提前尽孝”,都难逃消费孝道的嫌疑,是对尽孝的曲解甚至讽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