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陈 灏:知人善任方能催生“改革促进派”
//www.workercn.cn2015-05-07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5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这一重要论述传递出了清晰的信号,有助于调动党员干部全力推进改革、争当“改革促进派”的积极性。

  由于环境制约和认知局限,目前有些人对改革有不同的认识,成了梗阻改革深入推进的障碍。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既需要加强对改革措施的解读,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改革,也需要通过用人机制的调整,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营造出“想改革、敢改革、会改革”的氛围。

  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和困难。如果没有打破陈规的信念,没有先行先试的勇气,没有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就难以看到改革破障后的彼岸。将各项改革部署落实到位,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有改革的担当,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共力亲为,甘当改革先锋。

  历史已经证明,正是因为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立潮头,才有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改革事业的势如破竹,以及中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依旧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扛起改革重任,向各领域的沉疴积弊开刀,为民生谋福祉,为发展谋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项改革措施顺利推进,这是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的结果。一批干部在改革中敢“吃螃蟹”,善于为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一些改革措施被提出和落实并证实行之有效,展现出了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面貌。对于这些勇于干事创业干部,理应给予他们更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改革辟出阳关大道。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干部,在改革中存在观望和等待的情绪,甚至有些干部本身就是改革所需要打破的旧利益格局的受益者。这些势力的存在,给改革成效做了“减法”甚至“除法”。对于这些拖改革后腿的党员干部,还应当通过党内制度进行教育和惩戒,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改革、积极推动改革、认真服务改革。

  同样需要警惕的是,如今有一些干部善于“玩概念”,在简政放权中“推东墙垒西墙”,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用旧瓶装新酒”;中央要求深化改革,于是他们就推出一些看似大刀阔斧实际上却是“伪改革”的措施,甚至以此邀功请赏。对于这种浮躁、肤浅的行为,有关部门还应保持鉴别力,及时刹住这种歪风邪气。

  当然,在改革过程中,全体党员干部既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万花迷眼,要始终沉着应对各项复杂问题,既要鼓励争当“改革促进派”,也要避免在改革中冒进。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应通盘评估改革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利益变化,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利益,结合实际分类处理,避免急于求成而适得其反。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党中央如今明确提出以用人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提振精神,以更高昂的斗志和更饱满的精神干事创业,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确保改革的红利惠及人民。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落实中央精神,让科学的用人机制成为培养“改革促进派”的沃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