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蒋 哲:想想反了高通垄断之后怎么办
蒋哲
//www.workercn.cn2015-02-11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之一美国高通公司10日宣布,将向中国官方支付60.88亿元人民币的反垄断罚款,了结为期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

  高通在无线通讯标准必要专利市场和手机芯片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其大部分的盈利来自专利授权部门的高盈利率专利收费。极为不公的是,依靠高通与手机厂商签订的协议,国内手机厂商要使用高通方案,必须将自身的专利免费授权给高通,此举不仅实现了高通的专利价值,还抹杀了国内厂商的专利价值。因为“高通模式”的存在,国内企业得来不易的专利轻易失去价值,导致对专利申请和创新研发漠视,手机行业山寨横行。

  客观地说,这种困境的形成不仅是高通的问题,更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专利保护的市场环境有关。近年来我国手机业发展迅猛,但中国企业大多没有进行原创专利积累,国内手机市场上的竞争头破血流,但除了价格、营销宣传上进行一系列的“对抗”外,懂得拿起专利这个武器的厂商几乎没有。高通一类的国外企业用“专利优势”吃掉了一盘肉之后,再由国内厂商用“价格战、营销战”抢一盘骨头。

  历时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收官,意味着我们终于在牛身上拔下了一根毛,但拍手称快还为时尚早。高通的市场垄断地位并没有寒冬,在手机之外的众多高科技领域,大多数国外企业的专利优势依旧存在。进步之处在于,我国已经看到了高通由于专利优势带来的巨大收益,通过否定高通的垄断性商业模式,发改委释放了国内手机厂商现有专利的价值,鼓励新的规则,有利于专利竞争,借此推动国内手机厂商自主创新,累积知识产权。

  我国在科技领域属于后发国家,多年来,免费音乐和山寨产品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过去二十年,我们尝遍了知识产权模糊带来的甜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高通一类重视专利积累的企业已经打到了现行中国模式的痛点,我国已经开始为漠视创新和创造付出代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固然可以用“反垄断罚款”等方法维护自身利益,保证后发优势,但如果无法发掘自身的专利价值,终究还是受制于人。全球化竞争中,只有在技术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打破高通这类企业的垄断。

  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是中国产品全球化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国手机厂商进入的海外市场都是选择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欧美市场基本无法涉足,主要阻碍就是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尚不成熟,对专利的保护程度较低,而欧美相关法律比较健全。由于没有足够的专利维护自己,没有和国际手机厂商交换专利的资本,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经常吃亏,去年底小米在印度就因为专利问题被禁售。

  对高通反垄断罚款,意味着我国已经意识到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控制和运用专利权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指明了国内科技企业的发力方向。弥补专利短板,展开专利合作,加快专利研发速度,已经迫在眉睫。可以肯定,无论是专利观念的进步还是创新研发的积累,都并非一日之功,但正视并发掘知识产权的价值,从决策者到科技企业都不应再懈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