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左中甫:正视历史 停止戏说
//www.workercn.cn2014-09-18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打开一个台,是抗日剧;再换一个台,还是抗日剧;这边是痛打鬼子,那边还是鬼子挨揍……9月的电视荧屏,《战火连天》、《雪豹坚强岁月》、《我的特一营》等一大批抗战新剧相继开播。据北京日报报道,饱受诟病的“手撕鬼子”问题还未解决,“耍酷卖萌”的新问题又冒出来。例如,《雪豹坚强岁月》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竟是剧中周卫国的扮演者张若昀处处不忘耍帅的样子:插着手,咬着牙签,在炮火连天的大街上闲庭信步,“整个就是‘F4抗战版’!”

  今天是“九一八”,读这样的新闻,看这样的剧情,让人如鲠在喉:如此“戏说历史”,如何警醒国人“勿忘历史”?

  对于近年来的抗日剧,我有种本能的警惕:戏说,还是正说?因为,这段历史距今未远,有许多当事人健在,有许多历史遗存和见证还在。今天的人们复述和重建历史的“现场感”,其实并不难。不要说在沈阳、北京、上海或者南京这样曾经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的城市,就是在许多无名的村镇、僻远的山野,当年的历史仍旧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各种抗日剧如果不尊重这种历史记忆,人为制造出别样的图景和现场,这样的剧就是戏说,就会模糊人们的历史认知。

  对抗战,我一直难忘老人说过的两个历史细节:其一,鬼子当年溯淮河来犯,还没见到鬼子,我老家方圆上百里的百姓就已经扶老携幼、争相逃难。村上有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也跟着人群跑,没跑几里路,就在路上生下一男婴,这个孩子后来得名“路生”。其二,日本宣布投降时,驻扎在我们县城炮楼的十几个鬼子还不知道,仍负隅顽抗,中国军队上百人连攻几天仍未拿下,最后,日军接上峰通知才举旗投降。路生本人、县城的炮楼我都访问过,这两个历史的“见证者”至少说明:日军侵华为祸甚巨,老百姓吃了极大的苦头,打鬼子也绝非那么轻松有趣。

  偌大的中华国土,类似上面的民间记忆、官方记述和历史遗存何止千万!我们所要做的,是打捞记忆、保护遗存、善待有关人士,是重现真实的历史情境、传播正确的历史认知,而非走戏说的路数,把一部浸透血泪同时又气壮山河的抗日历史,生生地编造成轻松、时尚甚至娱乐化的雷人剧,以换取所谓的收视率和经济收益。建构年轻人的历史认知,可以是教科书,也可以是人际传播,当然更少不了大众传播。相较而言,大众传播更形象生动、更入心入脑,在塑造年轻一代历史认知上更为有效。对抗日剧的拍摄者、播出者,理应有更高的底线约束,这一底线就是:不能歪曲历史。否则,我们如何面对8年抗战的血火、两千万同胞的亡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想想看,百年家国史上,有多少耻辱需要记取、多少教训需要总结,又有多少英雄需要缅怀、多少事情需要自强!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方面,国内有许多媒体开展了严肃的讨论和反思,而在国家层面,也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比如立法确立抗战胜利日和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等。对于抗日剧的制作者和把关人,大有必要提醒下:停止戏说,正视历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