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打我们出生起,户籍制度就与我们相伴相随,相爱相杀。薄薄的一张纸上,捆绑的是你一生的命运。很多人的命运和人生也许又将一夕改变。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称我国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分。
户籍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有序推进中。改革面对的最严重的藩篱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分野。长期以来,很多人生下来都要在户口本上做一道非A即B的选择题,农业户口还是居民户口。农业户口,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看天吃饭。居民户口,在若干年前是相当有含金量的。意味着你是有单位的人,是可以吃上公粮的,是城里人,不再是苦哈哈的乡下人。那个时候,农民向居民的流动是非常艰难的,在户口本上改写自己的人生是要花大代价下大力气的。当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一些农民,反而有了相对城市居民的优越感,尤其是那些近郊的农民,年年拿分红,家家有房分,小日子过得让城里人眼红。一些从村里来到城市的移民,有不少又想方设法舍弃自己的城里人身份再换一个农村户口。
乡下人想当城里人,城里人想当乡下人,都是一种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是这种仅仅换一种身份、在户口本上改几个字就能改变人生际遇的做法,不是以自己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正道,也不应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风景。人人生而平等,所有人都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这是不切实际的,但做为同一个国度上的子民,身份上的平等,是可以做到的。今时今日,在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表里,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道藩篱被跨过的希望。没有农民和居民之分,没有红印蓝印的区别。这是户籍改革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一步。
这是一大步,但也是一小步。名义上大家都是居民了,都没有身份上的区别了,但是实际上这一纸户口背后的待遇能不能一致呢?同是居民,出生在农村和出生在城市,所享受到的福利和待遇是不一样的。从教育、医疗到养老、社保等,有的在逐步靠拢,有的相差还很悬殊。越过藩篱之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还得跨过好几道门。有一重门是公共服务之门。政府的公共服务做到位了,一些资源在城乡之间做到了均衡配置,那么,农村的居民和城市的居民也就没啥两样。有一重是自由迁徙之门。农村的居民来到城市生活,工作,能不能自由地融入城市生活?你离开这个城市到本省或者跨省的下一个城市,附着在你身上的一些福利待遇能不能轻松地带走?要越篱,也要叩门。
户籍改革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分城市类别进行,但是有了跨过藩篱的那一天,也必然会等到推门入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