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吴睿鸫:4.1亿最大罚单难掩环保法规孱弱
//www.workercn.cn2014-06-19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环保部开出史上最大罚单,19家企业因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被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合计4.1亿元。上榜企业中,电力企业是重灾区,我国五大电力集团华能、国电、华电、大唐和中电投,都有下属子公司上榜。另外还有部分钢铁、有色和化工企业。(6月17日《中国广播网》)

  按理讲,环保部开出的这张史上最大罚单,19家企业共计4.1亿元,出手够狠的了。除了罚款,环保部还要求这些企业如期整改,逾期没完成还将从重处罚。如此既罚又整改的出硬拳头,无疑值得公众点赞。

  尽管这笔4.1亿元的罚单,看似天价,但仔细想想,这几家国字号垄断企业,以及坐地生财的矿产及化工企业,对这些罚款相对获取的巨额利润而言,分摊到每个企业,几乎是毛毛雨,可以忽略不计。

  长期以来,企业环保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被公众揶揄为是不长牙齿的老虎。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例,对超标排污行为,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处罚上限为10万元;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该法规定的罚款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单位,环保部门可处以最高100万元的罚款。这些被媒体曝光的企业一天处理排污的成本,常常都要在10万元到20万元以上。而数据造假之后,这个成本就省下来了。倘若要是被发现,按照现行的法规,只会罚款5万元。

  反观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很少对最高罚款上限作出明确规定。譬如,美国根据《综合犯罪控制法》起草的《判决指南》规定,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有毒废物处置等7个方面的环境犯罪的等级及其刑事责任,可以处以每天2.75万美元的罚金,这种罚金根据违法天数而定,并没有最高限制。除了罚款还有更严厉的监禁处罚,最高是违法一天判一年监禁,对再犯者还将加重处罚。这种不设限的处罚,不仅让企业严格遵纪守法,也能大大增强法律法规的威慑力。

  除此之外,国内环保法律多是行政处罚,也鲜见民事赔偿。依循《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对因大气污染直接受到财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赔偿其财产损失。比如,对因大气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或者绝收的,排污单位应向农户赔偿其因此受到的损失。2007年,发生在美国备受世人关注的“特富龙”案,杜邦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主营业务是石油化工和日用化学。杜邦公司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俄亥俄州生产特富龙5年期间,对土地、空气和饮用水造成污染,美国执法部门就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这家跨国公司向当地民众提供高达3.43亿美元的民事赔偿。

  如果仅仅罚款,而不能让企业为其造成的生态损害买单,严重的让其倾家荡产,甚至让企业责任人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环保的整治就会一直缺少“杀手锏”。到头来,即便不断创出史上最多的款罚,但生态却照旧破坏了,再回头治理代价无疑会更加高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