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技工荒”究竟应该怎么破?
孙维国
//www.workercn.cn2016-02-18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16日,8000名求职者进场参加高明春季首场招聘会。今年的岗位薪酬普遍上涨8%,部分高薪职位尤为抢眼。与去年相比,尽管今年的用工需求略有放缓,但在热门的行业中不少技术工种仍比较“吃香”。(2月17日《佛山日报》)

  近年来,“技工荒”已渐成常态化现象。一边供应不足,一边需求旺盛,技工行情水涨船高也就水到渠成。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物以稀为贵,需求大,技工少,技工就会越来越吃香,工资也会在市场调节下不断提升。

  “技工荒”怎么破?换言之,技工从哪里来?加大职业教育是重要一环,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高度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可在现实中,企业培养技工的积极性似乎并不高,为何?

  培养技工不仅投入大,而且回报周期长,这一点就制约了企业在培养技工上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现实大背景下,为了招到技工,企业之间就相互挖角,用高工资到其他企业“挖”技工。此种行为又导致企业更不愿意培养技工,原因很简单,自己好不容易培养一名技工,结果被人轻而易举地“挖”走,损失却无人补偿,如此,怎能舍得在培养技工上持续投入呢?

  以上原因的叠加,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就是企业培养技工积极性不高,企业储备技工越来越少,而企业对技工的需求却在上升,于是,技工愈发紧缺,导致企业技工紧缺。这就回到我的观点,企业自身也要高度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此举对于缓解企业“技工荒”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由此可见,技工紧缺恶性循环,使得农民工很难在短期内成为企业急需的技工。所以,越是“技工荒”,企业越应重视技工的培养和储备。当技工越来越多,并都能长期留在企业,企业技工队伍就会不断壮大,“技工荒”自然得到缓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