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先问真假,再论对错-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中工时评

中工时评:先问真假,再论对错

吴迪
2018-04-04 13:17:22  来源:中工网

  这两天,不少媒体都在关注一件事——星巴克咖啡致癌,在一些自媒体、公众号及个人朋友圈,诸如“警惕!星巴克致癌,不能再喝了”等夺人眼球的热度文应运而生。

  事情的起因是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报道了3月29日美国加州洛杉矶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丙烯酰胺。

  那么,包括星巴克在内的一些咖啡品牌究竟是否会致癌?

  此事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者,咖啡本身是否致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咖啡不会致癌;二者,丙烯酰胺是什么?通俗讲,它是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温烹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潜在致癌物质,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一定致癌性,但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在人类身上具有同样危害。有媒体根据权威数据测算,以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为例,每天摄入10公斤咖啡,才会喝到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

  “离开剂量谈致癌,都是耍流氓。”其实,此类关于健康养生类的网文和标题, 在朋友圈中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2016年10月,多家媒体援引清华大学一项有关自来水的调查研究,称国内23省44城自来水检出疑似致癌物亚硝胺,引发公众恐慌,后来专家辟谣称系记者误读;再如,去年初,有人在网上发布视频称“紫菜是用塑料做的”,导致福建等地生产的紫菜大量下架、滞销,损失过亿元。

  对“致癌”类信息高度敏感,说明人们关注健康,但盲目相信并传播此类信息,致使信息在传播中走样、变味,甚至演变成谣言,则是一种不负责任。从“自来水亚硝胺致癌”“星巴克丙烯酰胺致癌”到“暗物质洗发水”“石墨烯内衣裤修复松弛”,人们对一些化学物质和科学概念似乎很敬畏,但也似乎总是很“善良”地选择相信。

  这体现出公众和一些媒体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自媒体断章取义,过度解读,则有故意为之的嫌疑——只要戳中公众的痛点,引起转发冲动,文章就可能成为爆款,进而实现流量变现。

  不实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后续消除恶劣影响,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偏见和认识,则往往是持久战。

  更切实的做法是防患于未然,提升公众和媒体的科学素养,让更多人和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智者、负责任者的形象,将类似“标题癌”“流量癌”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方面,公众面对海量信息时应当秉持“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论对错”的观念,主动为自己的朋友圈加一道安全阀。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应该承担一定的科普责任,以更审慎的态度处理信息,不能为追求流量而忽视真实和全面。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捐助乡梓 星光闪耀

    7月10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这位自许为“一粒小小尘土”的老人,被很多人深情缅怀。对田家炳这三个字,许多人耳熟能详。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小学、幼儿园遍布各地。这位生于广东大埔的老人

  • 不朽的失败者

    很多中国人,在小时候都曾听过一首著名民谣——《蓝色的亚得里亚海》,这首歌来自克罗地亚。歌词里所描述的“故乡”,就在首都萨格勒布西南方向沿海,与波黑接壤的达尔马提亚地区。

  • 一路逆袭 放羊少年迎来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无论是世界杯赛上的曲折经历,还是过去多年的无数挫折,都写尽了“艰辛”与“不易”,不难想象他们在艰苦中勉力前行的画面。

  • “华为女王”孙亚芳

    孙亚芳提出,只有运营商赢得利润,赢得生存能力,设备供应商才能生存。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