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卖地预算收入下降说明什么?
//www.workercn.cn2014-03-1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卖地预算收入下降说明什么?

本网评论员 赵昂

  根据财政部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在2014年的预算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只计划了36371.31亿元,而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中,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为41249.52亿元。也就是说,今年政府卖地收入要比去年减少11.8%。这一数字一经公布,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急于购房的网友认为,卖地收入减少,住房中的土地成本就会降下来,房价也自然会走下行趋势。但也有经济学者解读认为,如果土地出让收入预算减少,那么会不会出现土地供应量减少,造成供求不平衡,反而促使房价继续上涨呢?

  事实上,卖地预算收入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土地供应量的减少,一方面来说,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土地是无偿划拨来的,无需经过招拍挂程序。今年全国要建成400万套保障房,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区改造370万套以上。这些房屋的土地供给,并不属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但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兑现并公平分配,那么将缓解当下住房市场的供需失衡。

  另一方面,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规划,未来投放到市场上的土地不仅有国有土地,还会有符合条件的集体土地,这些集体土地也将缓解土地市场的供求矛盾。

  也就是说,今年即将有偿出让的国有土地,只是土地总供应量的一部分,卖地预算减少不意味着土地供应量一定下降。

  根据住建部负责人之前透露出的“双向调控”思路,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分类调控”。未来房屋过剩、人口流出较多的二三线城市减少土地供应量以确保耕地红线,人口流入较多、房屋供应较多的一线城市将在确保城市边界的前提下加大住房供应应是大势所趋。在这“一减一增”的前提下,土地供应量尤其是住宅用地供应量,在全国范围内应当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真正令人忧心的,其实是地方政府如何在土地财政预算下降的情况下,“弥补亏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预算收入是一个新生事物,到2010年时才被列入预算草案,许多地方政府尚无法合理把控这一预算收入,在去年,许多城市到了年底算账,发现因为地价上涨,结果土地供应计划没有完成,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却超额完成。在新的一年里,土地财政预算收入减少5000亿元,地方政府如果真的按预算执行的话,收入凭空少了5000亿元,而各项民生支出均较上一年增加,如何在不增加当地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不降低居民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开源节流”,值得地方政府思考。

  土地财政收入预算下降是件好事,一方面要看是否能真正监管到位,另一方面要看是否能扭转当下土地出让市场价高者得的单一评价模式,改善土地供应方法。最终降低土地成本在房价中的比重,帮更多国人圆上安居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