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越南缘何成“共同开发”突破口?
//www.workercn.cn2013-10-17来源: 中工时评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越南缘何成“共同开发”突破口?

本网评论员 毕振山

    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越南时,与越南方面达成共识,两国将正式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并将争取于年内在北部湾湾口外取得海上共同开发的实质进展,进而磋商研究更大范围海域的共同开发。这意味着,中国提倡多年的“共同开发”策略在南海声索国之一的越南重新取得重大突破。

    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并将其用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有一些国家,如菲律宾、越南等国,忽视了这一策略的前提是主权属于中国,公然侵占南海岛礁。近几年这几个国家的民族主义上扬,南海局势不时趋于紧张,“共同开发”策略的作用因此大打折扣。

    所以,这次“共同开发”重新成为中越之间的共识,并有了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这一制度保障,对“共同开发”策略来说意义重大。那么,越南缘何会成为“共同开发”策略的突破口呢?

    首先,越南和中国之间有着“共同开发”的经验和历史。2004年,中越达成的《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生效,这是中越两国搁置争议,通过协商合作解决争端的宝贵成果。2011年10月11日,中越还缔结了《关于指导解决中国和越南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为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所以,越南存在接受“共同开发”的基础。

    其次,越南需要与中国合作来促进发展。越南的发展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同样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而无论对世界经济来说,还是对东盟和越南来说,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都是一块“大蛋糕”。越南当然希望分一杯羹,与中国合作也就成为题中之义。在南海问题上接受中国的主张“共同开发”,正是合作的方式之一。

    第三,越南国家的特性使其选择了合作而不是对抗。虽然在最近的APEC峰会和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上,合作和发展是主流,但目前在南海仍然存在另一种势力,那就是日本、菲律宾等国试图借助美国“重返亚太”的机会,趁机扩充军备,制造紧张局势。美国也希望拉拢越南,将其纳入“环中国”的防御圈内。但越南不同于菲律宾,它有着很强的独立自主性,而且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上,所以没有加入军备竞赛的小圈子。这是越南选择与中国合作的另一层背景。

    越南与中国是陆上邻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但越南同时也是占领中国南海岛屿最多的国家。所以,越南接受中国的“共同开发”策略并进入实质性的制度阶段,对于其他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样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