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材料创新中寻找出路
作为“面人赵”的第二代传人,赵艳林像父亲一样,四处拜师。雕塑家张充仁、动画艺术家万籁鸣都曾是她的老师。
赵艳林在传承改进父亲面塑技法的同时,已经开始摸索与市场需求接轨,制作各种动画形象的面塑玩具。“除了表演、食用、收藏这些特点,面塑另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做玩具。”陈凯峰总结说。
但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日本动漫的风靡,面塑在玩具市场的份额逐渐被塑料“手办”(以动漫人物为原型的塑料玩具)挤压,“靠面塑已经很难养家糊口”。陈凯峰介绍说,由于塑料“手办”关节可以活动,比面塑更耐磨,90后这代人多是玩着塑料“手办”长大的,很少有人再选择面塑。
被问及面塑如今的出路何在,陈凯峰向记者讲出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做玩具依然是一个重要方向。“塑料‘手办’制作周期较长,做模具、翻模,往往需要一个团队完成。面塑就不一样了,新的动画形象出来,面塑艺人很快就能做出成品推向市场。”
陈凯峰自信的背后,是面塑材料的革新。“材料决定技艺”,这是手工艺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从赵艳林开始,已经尝试在面塑中添加化学试剂,手艺传到陈凯峰这里,面塑材料有了重大革新。“传统面塑材料是热面,70%面粉,30%添加剂,现在的面塑材料是冷瓷面,70%树脂,30%面粉,冷瓷面不仅保存时间长,雕塑能力也很强,利于突出人物比例和精雕细琢。”陈凯峰解释说。
制作食品是面塑手艺另一个可以深挖的方向。在陈凯峰看来,将面塑技法应用于西点制作,特别是与翻糖工艺相结合,将赋予食品新的生命力。目前他的一些学生就在打算学习面塑后,从事食品加工制作的行当。
手艺传承不能再走老路
“您会把面塑手艺传给自己的孩子吗?”几乎每个记者都会问陈凯峰类似的问题。而陈凯峰每次的回答都很一致,“如果孩子有兴趣就教,但不会强迫孩子。”在上海市北郊学校任教的陈凯峰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认为“非遗手艺传承已经不能再走老路”,应打破家传不外传的老观念,更多依靠社会传承,把手艺传给真正感兴趣的人。
如今陈凯峰不仅将面塑融入日常的美术教学课程,还会借助少年宫等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非遗、体验非遗。在他工作室的玻璃橱窗内,栩栩如生的大白、龙猫、愤怒的小鸟等面塑作品均出自他的学生之手。
“手艺传承要从创意开始,一定要和文创产业结合。”陈凯峰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技艺层面的模仿是简单的,传统手艺的精华不是技艺而是设计理念和方法,没有原创设计理念很难走得长远。
在陈凯峰看来,传承非遗手艺,还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手艺人设计出一个原创作品,往往抄袭复制的产品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出现,而且价格越卖越低,这对于原创是巨大的伤害。”陈凯峰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手艺人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 (制图 赵春青)
就业创业小贴士
面塑手艺入门门槛较低,制作精致的玩具“手办”,将面塑技艺应用于食品制作,是年轻人学习面塑、传承非遗技艺的两个方向,也是两个可以尝试的就业方向,产品市场有一定潜力,但基本依赖作品与时尚的结合度。与学习“手捏八法”、“工具八法”等面塑技艺相比,更重要的是培养设计原创作品的能力。(王维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