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张为民:机遇与选择 耕耘与收获(图)
//www.workercn.cn2015-10-10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机遇与选择 耕耘与收获(图)
——记天津北辰文化馆研究员、天津北辰书画院院长张为民

晨曲作者:张为民

  人们通常说起的是机遇与挑战,其实比它更困难的应该是机遇与选择,尤其突出在“选择”二字。先生一生中曾放弃了多个一般人看来极羡慕的机会(其中包括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出版社等),而选择坚持在群众中兢兢业业做好美术辅导和对民间绘画研究工作,是了不起的。

  选择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画吸纳丰富的民间绘画营养的创作中,取长补短,坚持走着一条特殊的艺术研究道路。特别是从天津杨柳青年画认知民间艺术,发现原来一张年画中融入了那么多老艺人的智慧与心血。口传心授的口诀,虽不见于画典,但已是他们心中的书,比如“软靠硬色不愣”“红配黄喜煞娘”“蓝配紫不如死”等都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在杨柳青老艺人的帮助下,先生创作了《迎着朝阳》、《幸福歌》、《下乡》等多件作品。1984年,《幸福歌》作为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且在长期的北辰民间绘画辅导研究工作中,总结出北辰民间绘画的艺术风格,概括为:题材广泛,以心造象,求全求满,洗练夸张,妙用装饰,情深意长,诙谐风趣,色彩响亮,植根津郊,美洒四方。这些特点使先生茅塞顿开,不受三维成像写实手法的局限,予以大胆的夸张变形和时空切换,强化色彩对比,突出装饰美感和现代构成,经过不断探索,终于陆续创作出《浓彩》、《绘心曲》、《巧妇》等艺术作品。其中《巧妇》描绘的是一位农妇正在做饭的情节。灶下烧着干柴,锅内四周贴着黄澄澄的玉米面饼子,农妇正在安排锅中的炖鱼,这是津门颇受欢迎的“贴饽饽熬鱼”。画中的形象动作是夸张的,色彩是装饰性的。农妇穿的是大花红袄,系着白花蓝围裙,脚下穿双绣花红鞋,发髻上还嵌着一朵绿叶大红花,看上去极其美丽干练。左手正拎着黄色大锅盖,右手拿着一双红筷子在摆弄锅中的鱼。这三条鱼共一个头,曰《三鱼争头》,显然借鉴了民间绘画中常用的透叠手法。白色灶台放着白花蓝色罐子和黄把黑色铁铲。灶旁一只白色黑花蓝眼睛仰头叫着的小猫,连墙上的辣椒、地上的板凳也是变化了的形体和夸张的色彩,画幅内容生动、色彩斑斓,营造出一种绚丽而亲切的氛围。充分表现了原始、质朴、纯真、轻松的感觉。如果说“选择”群众文化工作,进而零距离接触到民间绘画是一种“机遇”,那么先生抓住了这一机遇,并在民间艺术宝库中不断获取营养充实自已,就是先生绘画艺术的创造,是其另一种对绘画追求的“选择”。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先生崇尚古意,但不愿画无个人主观审美,单纯摹古的画作。就好像大千世界有太多美等待去表现,正如巨匠罗丹所云“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发现。”造化永远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先生选择每件作品都力求不重复别人,亦不重复自己,总能给人以新意。始终秉承着“写我心象,抒吾胸怀”的“心象艺术”的理念,并深信唐代画家张璪的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创作上牢记恩师孙其峰先生教诲:“生活上与人‘求同存异’;而艺术上要调皮,‘求异存同’”。所谓艺术上的求异即“师古而不泥古”,不与他人求同争似,要自出手眼,另辟蹊径,以求自家面目;存同即“随心所欲不逾矩”守住传统精神。绘画即心画,是心迹的物化,是表情达意的载体,要用自身的情去灌溉心中的花。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