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记解放军第302医院:“我们是医生,也是战士”
//www.workercn.cn2014-07-3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每天清晨,在302医院总会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助手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向门诊走去。她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陈菊梅教授,90岁高龄的她仍然坚持每天出门诊。“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病人对陈菊梅的评价。

  上世纪70年代,为攻克“乙肝病人转氨酶居高不下”这一临床难题,陈菊梅积劳成疾。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决定消除全身病灶,先是摘掉了扁桃体,后来又割掉了阑尾,47岁时,她的牙齿也被拔光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时83岁的陈菊梅主动请缨,奔赴灾区。她拄着木棍,顶着高温,冒着余震,一路察看,一路指导,走遍了所有重灾区。一个集团军的军长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在我们的队伍里,年龄有23岁、33岁、53岁的,可您83岁了,还到一线,这对我们部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啊。”

  陈菊梅只回了一句话:“83岁,我也是一名战士。”

  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本是一个“温婉的江南女子”,可一到突发疫情现场,就成了“女汉子”。她领导的科室在医院收治病种最杂、收容患者最多,被称作防控病毒的核心阵地。在这种极度危险的环境下,赵敏一干就是31年。几十年间,她成功处理过甲流、禽流感、腺病毒等20多起传染病突发疫情。

  2003年春天,“非典”横行,赵敏挺身而出加入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抢救北京第一批输入性“非典”患者时,赵敏不幸被SARS病毒感染。被送往医院治疗时,医院多次向她的家人下达病危通知书。后来,身体刚好点,她又主动请战,重返抗击“非典”第一线。106个日夜里,赵敏成功挽救了30多位“非典”患者的性命。

  近5年来,302医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计划等军地科研项目200多项,产出高等级成果27项,获得专利50余项,科研成果数量在全国传染病医院中遥遥领先。这些成绩的背后,凝结着一大批军队医务工作者“默默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

  肝病生物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向攻克乙肝这个目标发起了冲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王福生率先提出了我国乙肝人群T细胞和DC亚群参考值范围,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抗病毒治疗的“爬坡假说”,极大优化了治疗方案;完成了世界首例免疫细胞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试验,免疫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治疗手段,目前治疗肝病患者上千例,有效率达90%以上。

  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作为我国道地药材现代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开拓者,这些年打造出四张靓丽的“学术名片”:一是提出了“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理论,被誉为中药标准研究的战略性转变和“革命性”突破;二是提出了“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理论,激发出新一轮的全国中药药性研究热潮;三是研发了“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为重大突发事件和野外战伤救治开创了新局面;四是研发了系列“肝病中药新药”,为广大肝病患者战胜病魔带来了福音。

  医院年近九旬的“一代名师”皇甫玉珊教授,有一个不变的习惯:对待每一位患者,她都会详细询问病情,了解病史,检查时先把听诊器的金属端头捂热了再轻放到患者身上。从医60年来,她逐渐形成了一套“体格查得细,病史问得清,病例记得全,病情想得深,药物用得准”的诊治规范,纠正了许多误诊、漏诊,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她一直恪守“不收红包、不收礼品、不吃宴请”的铁规矩。有位患者执意要给她留钱,被她婉言谢绝:“医患感情可不能维系在金钱和礼品上,不搞这些我照样给你好好看病。”后来,这位患者逢人就说:“谁说现在没有廉洁行医的好医生?302医院的皇甫教授就是。”

  在302医院,国际肝病诊疗中心主任赵平与宁夏彭阳县长城村老支书李玉荣的故事已成为一段佳话。11年前,一心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李玉荣被查出得了肝硬化,一时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就在这时,对口支援西部的302医院专家医疗队来了,赵平给他看好了病。痊愈后,李玉荣继续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他还被评为全国农村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每次提起赵平,李玉荣总是眼含热泪:“我们虽然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亲!”(王锦秋 李保军 洪建国 张芸)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