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和智慧改造乡村-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精彩活动

用艺术和智慧改造乡村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赴衢州开化红色筑梦之旅

2020-07-27 08:41:30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 记者 孙乐怡

  去年暑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生们在开化县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改造行动,结出了丰硕果实。日前,由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师生组成的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仁宗坑村继续开出花来。在竺照轩、潘晓蕾、张俊、彭显锋、安之堃、李潇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本次红色筑梦之旅由雕塑系、公共艺术系学生共同组成的专业团队,在不同专业之间进行交流,不仅在造型创作方面继续保持追求,而且让艺术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更加融洽。

《年年有余》 黄子轩、刘楠超

《巢》 孙东馗、王梦婷、徐闻秋、徐耀、杨冠云

  除了乡村改造,团队在当地两所小学也进行艺术支教行动,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课程,用彩绘、雕塑、国画等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乡村中体验到艺术形式的多样。

  齐溪镇仁宗坑村,钱江之源,溪流潺潺。在这片山水之地,乡人祖祖辈辈安居乐业,享受着静僻之地带来的安详惬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富足,踏出深山寻求愈佳的发展机会,致使这里形成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留守村”现象。由孙东馗、王梦婷、徐闻秋、徐耀、杨冠云创作的作品《巢》,从村子的现状出发,以鸟巢为形,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就地取材。选取村口河流上的地点,利用山野里最常见,最自然的树枝,学习鸟类筑巢的方式,搭建了一个悬浮在溪流之上的巨型鸟巢。巢喻家园,越鸟南栖,村庄里留守的乡人饱含真情,期福至桑梓,盼归雁还巢。

  《巢》背后所隐含的情境,是中国广袤土地上存在的留守现象,值得重视与深思。这是整个中国现代化程度、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下,直接显现的问题,人人都是城市的建设者、参与者,更应积极投入、改善。《巢》作为真实现象中所生发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情感的互通表现成果,渴望唤起的是精神共鸣,更是持续跟进的思索与改变。

  仁宗坑村是一个被溪水贯穿的村庄,在河流旁的一面墙上,黄子轩、刘楠超创作了《年年有余》和《祥云瑞鹤》两幅墙绘。其中《年年有余》所画是一条矫健的正跃出水面的红白锦鲤,红白锦鲤姿态矫健,繁殖力强且是锦鲤中最长寿的品种,因此又得名“福寿鱼”,不难看出这幅墙绘寓意着吉祥、健康、幸福。另一幅《祥云瑞鹤》所画是一只五彩祥鹤,也寓意着吉祥和长久不衰的含义,两幅墙绘都表达了作者对仁宗坑村及村中所有留守老人儿童的祝福。

  张思琪的作品《浮萍/绿植》通过收集当地的一些建筑垃圾再利用,模仿蕨类,菇类,浮萍造型,置放在溪水中,镜子反射真实的自然世界,从废物到观赏对象的演变,融入到当地环境氛围中达到共生的自然效应,创造和谐美观的景致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求。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