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滚动新闻>>正文
“十二五”以来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2015-10-10 08:26:54来源: 人民日报

  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生态保护的措施和目标有哪些?

  答: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十二五”时期,我国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启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网络体系,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对大规模利用活动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我们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印发技术指南,并在内蒙古等地开展试点,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将这项工作列入省级政府任务。

  三是着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全国已有福建、浙江、辽宁、天津等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建设,已有92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建成4596个生态乡镇,涌现了一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

  四是加紧补齐农村环保短板。“十二五”以来,我们深化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组织三批共23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55亿元,支持5.9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1亿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整治过的村庄饮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五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建立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年度评估机制,实施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全国3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取水达标率为96.2%。“十二五”前四年,已解决2.8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增加到2014年底的78%。

  问: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生态环境是短板,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既不能操之过急、期望一蹴而就,更不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有所作为,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们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观念转变,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行动。创新是时代潮流,是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是走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途径。生态领域的技术创新是与生态系统结合的创新,致力于减少对环境影响或以更加高效和理性的方式使用资源能源,生态创新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创新,我们鼓励来自中小企业的参与和个人实践。

  问:您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随着污染治理进程的加快推进,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在深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共赢。发展与保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也不能环保上去了、经济下来了,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

  二是转变政绩观、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这是法定责任,也是政府职责所在。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重要方面,发展的目的不能只唯GDP,而要更多地关注民生。环境质量就是造福人民群众。

  问:环境保护部在倡导全民参与方面有什么措施和要求?

  答:首先,转变观念,养成生态自觉。要从改变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入手,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和环保教育,着力养成生态自觉,使生态文明成为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观。

  其次,在行动上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要从拒绝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产品消费,进行垃圾分类,购买节水节电环保产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种一棵树、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等小事、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少开一天车、空调26°C、光盘行动等环保公益行动。

  最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便大家参与环境保护。我们将全面推进大气、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张璁)

1 2 3 共3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