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00后无人机女机长守护万家灯火

来源:中工网
2025-02-14 14:45

辞旧岁、迎新春,南京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2月8日上午,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无人机机长林信婷和同事们正在江宁区尚学路52号旁的空地上,操控无人机对35千伏天湖385线进行巡视。随着无人机的升空,林信婷完成了“天空”值守,不漏过一处隐患。

南京供电首位无人机女机长

“已经顺利接到材料,无人机可以飞离……”2024年12月15日,随着最后一组三跨地线加固金具预绞丝顺利安装到位,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成功运用无人机协助,完成线路杆塔地线加固工作。这是省内首次使用运载无人机协助完成的输电三跨隐患不停电治理工作。而操作无人机的人,正是林信婷。

林信婷,24岁,来自广西南宁,毕业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虽然她的专业与无人机并无直接关联,但一颗对飞行充满好奇与热爱的心,让她走上了这条不同寻常的职业道路。林信婷说:“一开始,飞行只是我的兴趣,但后来发现,原来兴趣和工作是可以重合的。”

2024年9月30日,南京供电公司无人机作业中心挂牌成立。林信婷因表现突出,被挑选参加无人机机长考试。经过刻苦的准备和无数次的模拟练习,她终于在2024年10月22日成功通过了无人机机长考试,成为了无人机作业中心的两名机长之一,也是南京公司首位女机长。

无人机机长考核内容极为严格,主要分为理论考试、综合问答、实操、航线规划和返航等五个部分。与无人机驾驶员考试相比,机长考试的难度大大增加。飞机在GPS模式下无法自动悬停,且受风速影响非常大,这更加考验机长的操控水平、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为了准备这次考试,林信婷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训练时长远远超过了400小时,消耗的训练电池数量不少于300块,地面站练习题目更是远超1000题。

用新技术守护万家灯火

和很多00后一样,林信婷充满了活力,但同时,她也非常耐得住性子,善于钻研学习。刚参加工作时,她凭着一股拼劲、一股倔劲,在短时间里,就成了团队里的佼佼者。

在拿到无人机机长考试合格证后,林信婷的技术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以前,加固地线是由首位登塔人员在塔顶悬挂滑车后,通过绳索上下传递检修材料。然而,某次开展作业的两基铁塔均为猫头塔,三相导线以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形式排列,架空地线处于杆塔最上方,下方两根导线间距离较短,无法满足物资吊运的安全距离要求,并且受相关条件制约,对220千伏西科线停电检修较为困难。

电停不下来、物资上不去,怎么办?新引进的FC30运载无人机成了破难关键——这个“空中力士”,可以轻松将40公斤的重物运至150米高空。

于是,林信婷和小伙伴们先后组织多轮技术讨论和实习演练,在确定无人机和飞手都能够满足相应的物资吊运要求后,首次完成对接。而此次无人机作业有效节省线路停电时间近6个小时。

“在利用无人机巡检时,无人机要离杆塔尽可能近,这样才能拍清楚螺丝等小零件,但输电线路对无人机信号有干扰,距离太近容易造成信号衰减,导致无人机失控。”林信婷说,准确操控无人机对眼力、体力及控制能力要求较高,除了日常通过射击、健身等来增强眼力和体力,她还经常利用模拟器和抓娃娃机来锻炼控制能力。

老一辈电力人,用一双铁脚板丈量守护电网安全。在林信婷看来,作为新生代,除了继承传统,更要用新思维、新技术去创新。

在无人机电力应用领域深耕细作

无人机女飞手的职业之路,远比人们想象中要艰辛许多。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飞行环境,克服恶劣天气带来的挑战,还要精通无人机操控技术,掌握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多项技能。这背后,是无数次重复的模拟训练,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是对自我极限的不断突破。

“目前,我们无人机作业中心共17人,其中,飞行作业班组14人、数据处理班组3人。全员都是00后,都有无人机驾驶证,2人考取机长证,今年计划培养一名机长。”林信婷介绍说。

为保证线路安全,无人机飞手们需要时常穿行于荒野丛林,巡线、消缺、抢修,枯燥单调。此外,红外测温的工作需要在夜间进行,直至半夜才能结束工作。勇气和责任心,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必备要素。

此外,无人机在风速4级以上、暴雨雪天气中都无法作业。在小雨或者小雪天气,林信婷和同事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无人机的防水程度来决定是否作业。他们经常顶着暴晒、高温、小雨或下雪天气在户外进行飞行作业。

在无人机作业中心,林信婷与其他飞手们共同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团队先后完成了柔性防坠落装置安装、变电站红外测温缺陷复测、设计前期勘察巡检等多项非日常的巡检业务。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柔性防坠落装置安装工作。面对这项挑战,林信婷和团队成员们迎难而上,通过多次试验和不断优化方案,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春节期间,林信婷和她的同事们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无人机为南京的电力安全提供保障。他们安排了两组值班人员带着无人机回家过年,在南京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林信婷表示:“时代在变化,无人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多样,这也鞭策我不断学习新技术。”她希望能够在无人机电力应用领域不断深耕细作,为南京的电网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苏工人报记者 李垚 通讯员 徐俊杰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