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宇是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长材厂棒材车间机修班长,在去年公司举行的钳工技能大赛中,他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操能力,一举夺得比赛第一名。
工作中的杜洪宇
杜洪宇并非专业钳工出身,进入天钢公司后,他凭借对技术的热爱和不服输的劲头,深入学习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30多个春秋,一步步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杜洪宇坦言,最初接触钳工工作时并不轻松,从一窍不通到得心应手,他靠的是不断琢磨和实干。
“一开始总是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会记下来,回去研究,或者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一点一点就都弄懂了。基层一线的活,尤其像我们干机修的,又脏又累。但是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杜洪宇说。
正是这份炙热本真的初心,燃动了杜洪宇精益求精的匠心。在日常工作中,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前厂里设备泵站下料是依靠吸土磁盘吸泥过滤到下方的接料筒里,可是下料口到接料筒中间有3米多的距离,污泥迸的到处都是,职工走过去都粘脚,不仅影响工作环境,还增加了清洁和维护成本。杜洪宇通过观察和分析,设计了一套可拆卸的下料通道,并在接料筒上加装盖板,将撒料问题彻底解决。
回忆起公司举办的钳工技能实操比赛,要在一小时内制作出一个高精度的工件,误差控制在十分之一毫米以内。杜洪宇坦言:“眼力、手感、效率缺一不可。”眼到手到,稳中求快,快而不乱,手眼于心。杜洪宇做出的“成品”镌刻着精益二字,而用几十年的功夫把这两个字刻好,需要的是一种态度。
“你怎么对待工作,工作就怎么对你,设备也一样。” 杜洪宇认为,比赛如同镜子,是对日常工作的反映和检验。平时多动手,专注于实干,容不得半点马虎懈怠。有了敢于较真、持之以恒的态度,技艺自然水到渠成。只有自己想把事干好,才具备了成功的必要条件。
(天津工人报记者吴淑平)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