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一线蹲点影像丨穿越天山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5-01-11 03:3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通讯员 邓凌东 摄影报道

2024年12月30日,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顺利贯通。这条隧道是乌(鲁木齐)尉(犁)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建成后,穿越天山将从3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这也将改变天山南北的交通格局,缩短两地间的时空距离。

隧道施工期间,工人日报记者半年内先后两次前往施工现场蹲点采访,记录下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传奇故事。

2825552_tpzz_1736496154198_b

2024年8月24日,天山胜利隧道出口段,在修建中的高架桥。

“3、2、1,起爆!”2024年12月30日,随着爆破指挥员的口令,只听见“轰隆隆”一声巨响,在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天山腹地响起。

刹那间,在冲击波的作用下,隧道内扬起一阵灰尘。此时,守候在监控画面前的工程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已经能从现场传回的画面确认“这又是一次完美的爆破”。

2825559_tpzz_1736496144990_b

2024年8月24日,工人在为修好的路面铺设沥青。

这一刻,全长 22.13 公里的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在这爆破声中,冲破了最后 3 米的阻隔,实现完美贯通。

历经1600多个日夜的艰苦鏖战,隧道两端的建设者们终于胜利会师。“这块‘硬骨头’,到底还是被咱们给啃下来了!”隧道出口端项目总工程师毛锦波此刻声音也不禁微微颤抖,眼眶泛红。

2825561_tpzz_1736496158857_b

2024年8月24日,工人在路边吃晚饭。

蒙古包走出的超级工程

天山胜利隧道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横穿天山中部到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阿拉沟乡。建成后,穿越天山将从3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

这是国内高速公路中典型的高寒、高海拔、高地应力特长隧道,自2020年开工建设以来,数千名建设者便扎根天山腹地,誓要穿越天山。建设团队首创“三洞+四竖井”施工法,实现“长隧短打”快速掘进,工期由常规施工的10年缩短至4年多。

2825556_tpzz_1736480608892_b

2024年8月25日,工人正蹚水进入隧道中导洞,对硬岩掘进机进行检修。

“蒙古包是我们的第一间办公室,吃住都在里面。”回想起初到天山时的情景,中国交建新疆乌尉公路第六标段项目书记侯永川打趣地说,这里没水、没电、没信号,日用品都得跑到50多公里外的镇上买。

“就像在‘豆腐脑’中施工,很可能会遇到泥浆喷涌、岩爆等情况。”面对复杂的岩层和脆弱的地质,第五标段项目部总工程师黄登侠这样形容他们遇到的挑战。

2825558_tpzz_1736480790351_b

2024年8月25日,中导洞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更换硬岩掘进机刀具。

天山幸福小镇

工程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靠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但面对“三低”(温度低、气压低、含氧量低),如何稳定“军心”,却成为工程建设初期最为棘手的问题?

“要想留住人,先要留住他们的胃。”为了留住工人,六标项目部首先在食宿上下功夫,他们将距离洞口2公里外的一处老火车站改造成了工人生活区,取名“天山幸福小镇”,同时还引进了饭店、超市、流动摊位等,丰富工人的饮食选择。火车站经过改造后有130多间宿舍,最多时能容纳1000多人居住生活。

2825553_tpzz_1736481066909_b

2024年8月25日,电焊工在钢筋区进行焊接作业。

负责管理“天山幸福小镇”的程六民感慨万分,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起初互不相识,但慢慢相处久了,在这天山腹地也都处成了亲人。

路好了,来的人就多了

隧道出口端所在的阿拉沟乡平均海拔达2800米,每年的7月至9月,绿色的草原上鲜艳的野花遍地盛开。每到这时候,当地牧民就会建起蒙古包农家乐,期待游客的到来。然而,因为路途遥远,每年到这儿的游客人数并不理想。

2825560_tpzz_1736481575040_b

2024年12月29日,施工人员在为第二天的爆破做准备。

“我们太需要这条路了。”隧道贯通当日,在距离项目部不足100米的牧场上,52岁的山巴依热赶着他的羊群说,他们世代生活在牧场,祖辈们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横穿天山。

随着天山胜利隧道的修建,山巴依热也规划了自己的未来。“等通车了,我准备开一个农家乐,盖十几顶蒙古包,放几匹马。”他说,只要路好了,来的人就多了,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2825557_tpzz_1736481445529_b

2024年12月29日,夜班人员在户外进行巡检。当时气温已经是零下11摄氏度。

【蹲点手记】

“基建狂魔”轻描淡写续传奇

王伟伟

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两大部分。古往今来,这里孕育了许多传奇,但穿越天山的执念却一直都在。

2024年12月29日,我和天山胜利隧道第六标段项目经理李亚隆同乘一辆车前往掌子面。30分钟车程里,他接打了十余通电话,现场安全、施工进度、车辆调配……他都要一一安排。我并不惊讶于他在高海拔地区的行动力,而是对于细节的追求,让我对这个西北男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825562_tpzz_1736496164874_b

2024年12月30日11时许,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贯通仪式现场,隧道两端的建设者们彼此拥抱庆祝。

我问:“你怎么能记住这么多?”

他说:“我们衣食住行都能马虎,唯独在工程上不能马虎。”

好一个“不能马虎”,我本以为能用这个问题让他打开话匣子,没想到他却这样轻描淡写。

然而,他的这种反应也是我在这次采访中经常遇到的。

来到项目部,我与职工王立涛同住。一天晚饭后,我隐约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原来是王立涛正与妻子和刚满百天的孩子视频通话。他一边处理着手头工作,一边看着屏幕中忙碌的妻子。通话结束后,我本想以过来人的身份与他分享育儿心得并采访他,就说:“您这是舍小家为大家啊。”

2825551_tpzz_1736496134595_b

2025年1月7日,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在医务室进行体检。

他却轻描淡写地说:“干工程的不都这样嘛?”那一刻,我理解了一个工科生不善言辞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次日,我将前一晚的经历讲与项目书记侯永川听,侯书记也轻描淡写地说:“我们这儿还有父亲连孩子的预产期都能忘记,等想起来时,孩子已经出生,这才匆匆买机票往家赶。”

这次采访经历,也让我明白了这些“基建狂魔”为什么可以“狂”?因为他们能把常人难以置信的事做到平常,而这种不同寻常的“平常”也正是他们续写天山传奇的密码所在。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