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非遗新青年 | “85后”小伙,在许昌建了个“花花世界”!
许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廷合 谭宜姝 牛志勇 王威 文/图
5岁,就能独自把蔷薇嫁接在月季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站在37岁的年纪回望,于鹏飞觉得那只不过是命运齿轮转动的第一格。
往后时光,他都带着那一刻的兴奋、骄傲以及被众人肯定的天赋,走在古桩蜡梅培育与造型的路上,乐此不疲。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
而于鹏飞的家乡鄢陵,正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花木之乡”和“中国蜡梅文化之乡”。
鄢陵蜡梅以“蜡质厚、香味浓、花期长、颜色艳”著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美誉。
古桩红梅
当地古桩蜡梅制作技艺兴起于唐宋,经历1000多年的传承发展。
2009年,鄢陵古桩蜡梅制作技艺被河南省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鄢陵蜡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1987年,于鹏飞出生于鄢陵县陈化店镇王岳村。
他的父亲于发科,正是河南省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其个人技术全面、作品造型独特而享誉四方。
于鹏飞和父亲于发科在修剪蜡梅。
“我出生在园子,长大在园子,干这行似乎是顺理成章。”
于鹏飞告诉记者,由于父母是花农,小时起他就学着父母干活的样子,认品种、做嫁接,对蜡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时,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毫不犹豫报考了园林景观专业,并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坚持着自己对古桩蜡梅的这份热爱。
于鹏飞在修整蜡梅枝条。
回到家乡后的于鹏飞,在从事古桩蜡梅盆景制作的事业中,传承的不只是工匠精神,注入的还有让古桩蜡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活力。
“除了继续走稳传统的发展路子,我也积极摸索新的发展方式,像探索线上销售平台搭建、研发全新的品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让新科梅园的古桩蜡梅产业走得更长远。”
盛开的梅花
于鹏飞介绍,依托线上购物平台,如今自家蜡梅的枝条鲜切花已卖到了全国各地;
为延长蜡梅产业链,打破蜡梅花期的季节性限制,近年来他率领团队开展深加工,相继开发出蜡梅纯露、精油、花茶等产品,让蜡梅花“物尽其用”;
同时,他还积极与河南农业大学、许昌市职业技术学院等达成合作协议,成为其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持续拓展研学服务。
古桩蜡梅盆景
2020年,于鹏飞被认定为鄢陵县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这个身份,既是对我技艺的肯定,也让我多了一份责任。”
于鹏飞介绍,为了让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他先后搜集了217个蜡梅品种,并成功研发出“新科一号”蜡梅新品种。
梅开五福
当前,他正按照国家AAA级景区建设标准潜心打造精品盆景展示园,并积极打通海外销售渠道,推动蜡梅产品“出海”。
“我的心愿,就是在继承鄢陵蜡梅传统文化的精髓上,把古桩蜡梅盆景发扬光大,让蜡梅香韵走进千家万户,香飘世界。”于鹏飞道。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