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燕山石化以劳模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支撑和人才保证——

创新在一线|用活创新工作室 “一花引来万花开”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11-06 04:4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支咪咪

阅读提示

以职工个人命名的工作室,成为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支撑和培育人才的平台和载体。围绕企业环保、生产运行、降本减费、绿色减排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燕山石化职工创新工作室有效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课题研究等创新活动,发挥人才“孵化器”作用,真正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

近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燕山威立雅杨万万工作室”等4个工作室正式揭牌,该工作室是燕山石化第4批职工创新工作室。

“以我的名字命名工作室,是对我最大的鞭策和鼓励。我将竭尽所能,积极投身公司环保治理工作,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燕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燕山石化燕山威立雅西供水厂负责人,杨万万多项成果曾荣获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优秀科技论文等,他用21年的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职工创新工作室围绕燕山石化企业环保、生产运行、降本减费、绿色减排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课题研究等创新活动,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为推进企业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支撑和人才保证。

企业发展“助推器”

以“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劲松命名的“刘劲松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以燕山石化6套加氢装置和2套制氢装置为平台,在保障装置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围绕降低装置成本、节能减排、流程优化、技术革新、人才培养等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活动,引领石化行业创新理念和技术方法,为燕山石化公司炼油系统破解瓶颈、优化运行提供团队技术支持。

疫情过后,面对市场航煤紧缺的现状,刘劲松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专项技术攻关,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调整航煤加氢装置开工步骤,采取产品垫油、分步进料等措施,开工实现了当日投料当日航煤产品质量合格,缩短产品合格时间48小时以上,减少效益损失282.5万元。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率,更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多年来,刘劲松带领工作室成员指导氢气新能源装置开工,积极参与京ⅥB油品质量升级工作,保障京ⅥB油品按时供应北京市场,兑现对国际奥组委的承诺。他坚持创新攻关,指导润滑油加氢装置首次全流程开工,解决装置运行初期卡脖子问题,推进“油转特”进程,为炼油系统转型发展探索出路。

技术难题“攻坚室”

2023年,杜建强成果《茂金属聚丙烯熔喷料及熔喷布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全国总工会第七届职工创新成果优秀成果奖,《光伏电池封装胶膜专用树脂的开发》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创新工作室。

2019年,“杜建强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领军人物杜建强现任燕山石化石油化工领域(合成树脂生产工艺)高级专家,曾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能源化学地质篇(第八季)“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创新工作室以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为企业创新创效、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为了解决汽车用膨胀壶专用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杜建强创新工作室”成员长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经过产品结构与性能分析和设计,抗老化体系研究,产品小试评价,中试放大,以及工业化应用,历经两年的开发工作,顺利实现了汽车膨胀壶用专用料在德资企业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成员摸索研究,创新实践,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和高端化开发,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实现了汽车的轻量化发展,目前该产品已实现了出口应用。

此外,“杜建强创新工作室”成功完成中国石化揭榜挂帅项目《医用级聚丙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的产销目标,标志着燕山石化在高端聚丙烯产品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截至目前,项目已顺利实现四个牌号的产销,累计产销量达到2.4万吨。

据悉,“杜建强创新工作室”科研课题曾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燕山石化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5件,不但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多项技术难题,而且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片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燕山石化,创新工作室“师徒制”的培训模式一直被传为佳话。近年来,在燕山石化创新工作室中,采用手把手带教、一对一帮扶等方式,确保师带徒带出凝聚力、带出战斗力;同时,侧重企业内训,组织内部“高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把公司的工作要求融入培训当中,让培训成效真实可见。

作为燕山石化第一批职工创新工作室,徐景新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榜样引领作用,带领工作室攻坚各类生产难题,不断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结合公司人才培养方案,徐景新带头制定了工作室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工作室管理,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活动,通过“师徒结对”方式,做好“传帮带”工作。工作室成员李浩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工作室成员汪晔晔、孙诗阳参加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仪表维修工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一金一银的成绩。

如今,燕山石化创新工作室发挥人才“孵化器”作用,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拜师学艺”传帮带活动,助力“种子徒弟”成长成才,真正形成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

燕山石化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好的环境,燕山石化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用于工作室创建、成果奖励、日常运行,以及培训教育,着力打造和培养一批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让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创新的‘大舞台’,汇聚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