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烈日当空。走进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酒29车间3班,酒师张富伟正带领着班组员工进行甩糟操作。刺眼的阳光透过屋顶的窗户,照在蒸汽氤氲的晾堂上,也照亮了张富伟布满汗珠的脸庞。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才能练就过硬本领;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方能铸就匠人匠心。二十四载晾堂生涯,从翩翩少年到不惑之年,张富伟工作的车间换了3个,不变的是那颗专注酿酒的初心。
精于工,勤奋苦练技术本领
2000年,张富伟进入茅台制酒一车间工作,自此便与制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时,陌生的环境、生活作息的转变以及繁重的体力活,让这个稚嫩的青年有些不知所措。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班长、好老师蔡飞,在两人共事的10多年间,张富伟在蔡飞的耐心指导和悉心帮助下,工作一步步走上正轨。
“那时候富伟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毛头小子,力气小、经验不足,刚开始很多工作干起来没头绪,不过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引导,我发现他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开始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制酒知识,逐渐摸到了门道。在实际操作中,他越来越熟练,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有条不紊,每一次进步都能看到他付出的努力。”蔡飞回忆道。
制酒生产表面看是体力活,当你亲身经历之后就会知道,除了体力的付出外,掌握好技巧也很重要。就拿上甑来说,见汽压醅,轻、松、薄、准、匀、平是大家所熟知的要领,可要做到动作标准、不拖泥带水,就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实践形成肌肉记忆。
在制酒一车间和制酒八车间工作的16年间,张富伟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从一个酿酒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副班长、班长、酒师。2020年,制酒29车间开始投产运行,带着建设新车间的重任,张富伟转入制酒29车间工作。
匠于心,着手细节把控质量
一件事,做好容易,难的是一直做好。
新车间投产后,张富伟从来都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避重就轻,也不敷衍了事。操作上,他严格遵守公司及车间工艺指导书,带领班组员工精耕细作,从上甑、摘酒、摊晾、下曲、收糟,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做到斤两必争。
同时,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根据大环境的条件,依靠公司和车间工艺指导,加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不断地调整工作细节和相关工艺操作,使得产量和质量都能最大化。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制酒生产,他在把控细节方面做得很好,最让人放心。”说起张富伟,制酒2车间主任刘盛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务实肯干、执行力强是张富伟最鲜明的标签。就拿原坛摘酒工序来说,他从来都是坚持亲力亲为,尽量降低摘酒的浓度差,更好地保留基酒里的香味物质,提升酱香比例。”
制酒工人都说“收获一滴酒就得流一滴汗”,对于张富伟而言,能保证产质量双丰收,流再多的汗也是值得的。自担任酒师以来,凭借着对质量的执着坚守,张富伟带领班组每年都足额或超额完成公司及车间产质量任务。特别是2023年,酱香产量在公司760个制酒班组中名列第一,大家都称赞他为“酱王”。张富伟所在的班组先后获得“工人先锋号”“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其个人也获得公司先进员工、优秀共产党员、茅台工匠等荣誉。
品于行,以点带面培养员工
荣誉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当下工作的激励。
真正的大师,会永远保持空杯心态,正是能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才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作为车间技术攻关小组成员,张富伟积极参加车间技术攻关研讨会,勇于提问,虚心求教,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弥补不足之处。
张富伟积极响应公司及车间的号召,开展“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徒弟,传承好茅台制酒生产工艺。除了技术层面的传授,他还注重培养班组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尊重每一道工序,真正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操作在我手中。
“师傅是个很朴实的人,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我和师傅共事10多年,他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十年如一日。他对制酒的执着精神,让我感悟到我们不只是在酿酒,更是在酿造人生价值。”刚通过“师带徒”考核的张林津说。
“作为一名制酒生产一线的‘老兵’,我深深热爱这份工作。荣誉将会激励我继续深耕岗位,争取实现更大的突破。”在获得茅台第四届“金牌员工”称号后,张富伟还是显得无比谦虚和低调。
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守初心。择一事,终一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功利、不浮躁、不畏浮云遮望眼,既是对内心的坚守,更是对匠心的尊重,张富伟便是如此。
(劳动时报 孙鹏祥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蔡宇飞)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