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把握五个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下称“马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马院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规模数量翻倍增长,现已突破2000余家,已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马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院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把握好影响马院高质量发展的几对关系,切实推动马院各方面工作迈向新台阶。
学科建设“本色”与“特色”的关系。推进学科建设,贵在保持“本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专业人才培养,这意味着学科建设必须坚持“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学科发展。同时,推动一级学科整体发展,明确各二级学科边界,并着重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骨干学科定位,减少因定位不清而导致的学科引领作用发挥不足问题。推进学科建设,重在打造“特色”。搞好学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结合地域特点、院校层次、专业优势、行业需求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形成特色化学科专长。需要明确的是,“强特色”不是简单地为了学科评级、院系评优而片面追求学科个性化发展,更不是以“特色”取代“本色”,而是要在“保本色”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学科增长点。
科学研究“标志导向”与“支撑教学”的关系。推动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应以产出标志性成果为导向。既要求科研成果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形成能回应现实需求、推动理论发展的“代表作”和“经典篇”;又强调科学研究要从零散化走向体系化,立足研究专长与特色方向推出水平高、影响大的系列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明确科学研究不是简单盲目地“为科研而科研”,而是要面向教学,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一方面,坚持教学设题目、科研做解答,依据教学重难点问题、学生关切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确立研究方向,并及时对教学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做法进行理论提炼、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坚持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就是把科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学术观点、探索的教学规律切实应用到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之中,确保做到研究解决真问题,避免出现教学科研“两张皮”现象,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同向共进。
教学“内容建设”与“形式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在深耕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教学内容是思政课讲道理的基本依托,既要按照统编教材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随意化;又要聚焦时代发展,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和决策部署,特别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拓展教学内容广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另一方面,在创新教学形式上出实招。“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只有创新适应学生需求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展现丰富深邃的教学内容。既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工厂社区、革命老区,延伸教学空间,使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也要打破传统模式,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更要用好数字化技术,借助虚拟场景、VR全景图像等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场景的限制,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师资队伍“配齐”与“建强”的关系。一是着力强化教师梯队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为中坚、结构层次合理的学术梯队。然而从现实看,思政课教师队伍呈现出“中间小、两头大”且更偏向于年轻化的特点。因此,要积极构建以老带新机制,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克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等困扰,促使其成长为骨干力量。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多学科背景优势。现阶段,学科背景多元化成为教师队伍发展新态势,其他学科出身的教师虽然能在教学中拓宽理论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但其在学科思维、研究范式、话语转化等方面与马院的教学要求仍存在差距。这就要求这些教师打破学科壁垒,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体”、其他学科为“用”,加强同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以学科交叉形成叠加效应,切实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三是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质效。培训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思政课教师培训规模逐步扩大,体系化、常态化程度日益加深,但传统“大班式”培训等方式常导致供需不匹配、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破解这一难题要在精准性上下功夫,探索自主选学“菜单式”培训,推动“量身定制”个性化研修,促进培训成果有效转化,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赋予新动能。
学院治理“动力”与“能力”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院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等系列文件,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这不仅对马院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带来了马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为此,必须更加注重马院治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领导班子要加强战略谋划,主动研判形势,厘清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机制建设、课程教学、师资管理、资源整合等马院治理的重点任务。同时,围绕学院建设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明确整改清单,谋划落实措施。另一方面,改进考核机制。坚持分类评价、宽严结合的原则,依据学院具体情况优化考核细则,调动多元主体参与马院建设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过度内卷”“佛系躺平”等不良现象,真正形成“上下齐心、人人担责”的良好治理氛围。
(任鹏,作者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