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朱开利潜心钻研毛纺技术,并将积累的经验知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递给青年职工——(引题)
匠心“织”梦(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景双善 张金梅
走进新疆天山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纺织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天山纺织公司副厂长兼梳纺车间主任、技师朱开利仔细盯着流程节点,边叮嘱相关负责人,边检查机器运行。
多年来,凭借对工作的严谨细致、专注负责,朱开利从一名挡车工成长为技术精英,并成为车间主任、副厂长。今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潜心钻研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1994年,朱开利入职天山纺织公司,成为毛纺厂车间的一名挡车工。
面对陌生的设备和复杂的技术,朱开利开始跟着师傅扎扎实实地学习。白天,他在生产一线忙碌;晚上,则埋头书海,潜心钻研毛纺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很快,他熟练掌握了各种毛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为确保设备稳定高效运行,朱开利每天提前到岗给设备做“保养”,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设备“健康指数”不断提升,机台“产质耗”综合排名靠前。
多年的努力付出,让他收获了同事的信任和公司的肯定。2020年,朱开利被公司任命为车间主任。
有一次,公司接到一批货物需要赶工,但设备突然发生故障。于是,朱开利带着车间职工加班加点进行抢修。
“故障灯一亮,我们就得动起来。”朱开利说。在熟练工不足的情况下,他与车间职工共同奋战在生产一线,确保产品保质保量按期履约。
2023年,天山纺织公司粗纺羊绒纱一等品率实际完成99.99%,较上年同期提高0.01%。在他的带领下,梳纺车间实现了年均生产各类纱线260余吨的骄人业绩,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攀“新”
“车间温湿度对纺纱很重要,这是每天都需要检查的项目之一。”朱开利说。
在一次例行检查时,朱开利发现,梳毛机皮带因粘毛造成皮带丝清洁刷磨损,需要停机维修,而机器停摆势必会影响生产效率。朱开利和同事在市场上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相同的毛刷。
“如果市面上没有相同毛刷,那后续机器出现相关问题,这批机器只能停机等候维修?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朱开利暗下决心。
于是,朱开利牵头成立攻关小组,根据现有毛刷工作特性功能作用和设备运行特性,经过一周时间试验,制作了由皮带丝传动的皮带轮,又选择软硬适中的圆毛刷,依据设备原有支架板加工了可调节托架和毛刷传动轴。为了检验攻关效果,他们将研究出来的皮带轮安置在停机设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生产班组反馈称“效果显著”。
为在兼顾成本的同时满足客户对纱线品质的需求,2022年,朱开利带领梳纺车间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原料的配比与和毛油的复配试验,过程中,对和毛设备及工艺进行技术改进,对络筒工序普络设备进行更换,对梳毛机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经过一系列设备改造及工艺技术改进后,班产提高3%左右,纺纱制成率提高0.1%左右,一年可多纺纱16.2吨,创造经济效益17.76万元,梳纺车间一线职工人均收入每月增加200多元。
“市场没有常胜将军,随着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必须要‘求新’。”朱开利说。这段时间,闲不下来的他又投入工厂节能减排的研究中。
带动更多青年职工脱颖而出
“浸染怎么染得均匀?”“染后色牢度的稳定怎么完成?”“梳理时怎样保护纤维不被损伤?”……一堂由朱开利工匠创新工作室组织的技术培训课上,来自西安工程学院和武汉纺织大学的两位教授带来染色和分梳技术的详细解说。参加培训的天山纺织公司青年职工纷纷表示,能够和业内大拿面对面学习探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为做好培养年轻职工的工作,朱开利创立了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将行业最新动态、自己积累的经验知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递给青年职工。在这里,青年职工得到了系统的毛纺技术培训和实践机会。而由他定期组织开展的“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也成为展示青年职工学习成果的最好平台。
在朱开利的引导下,越来越多青年职工脱颖而出,成为各个岗位的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也推动了毛纺设备改造、人员技能培训、运维操作安全等方面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其中4项发明获得国家级实用型专利。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