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藏手机神器”走红,问题不在神器
不能充电的“充电宝”、无法阅读的“书本”、几乎不能喝水的“水杯”……这些出现在网购平台上的商品,其共同名称是“藏手机神器”。一些学生借助神器躲过学校和家长的检查,将手机带入校园,以实现“用手机自由”。有律师表示,商家售卖和宣传“藏手机神器”的行为或涉嫌违法。
据媒体实测,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藏手机”相关话题,会出现大量帖子,配图多是充电宝、水杯、镜子、书本等日常物品,这些物品内部设有特制暗格用来藏手机,隐蔽性强,某品牌店客服推荐的防探测版水杯样式“神器”,甚至提示“可以带进考场”。很显然,这样的神器功能有多强大,家长和老师就有多担心。
关于对孩子手机的“争夺”,近年来成了一个教育热点话题。一些孩子过早沉迷于手机的现象,也时常引发公共讨论。客观说,在今天指望将孩子与手机完全隔绝开来,这不现实,也无必要。但是,引导孩子与手机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却是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承担起的责任。如何拿捏好这种平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这个背景下,竟然出现了专门帮孩子藏手机的神器,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其实是为这道难题再次增加了难度。
毫无疑问,一些商家售卖这类神器,是瞄准了一些学生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在进一步强化一些孩子与老师和家长在争夺手机这件事上玩“躲猫猫游戏”的侥幸心理。所以,有人认为这样的生意是不道德的。也有专家从法律角度指出,这类商品在营销中公然“教”孩子如何藏手机,也与相关法律要求的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形成冲突,由此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和平台应该给予必要的限制。
销售“藏手机神器”到底合不合法、有没有必要进行限制、或者说即便限制了又是否真能让其销声匿迹,可能仍有讨论空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没有这类神器,孩子与家长、老师对手机的“争夺”,依然将持续存在。这个问题,真的很难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教育历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不要玩物丧志,不要过度沉迷于某种事物而耽误学习,或是影响健康成长,这实际上是每一代家长都面临的“永恒”挑战。就拿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来说,最早家长与孩子“斗智斗勇”的主场可能是网吧,游戏,现在则可能是手机,是视频……本质上其实很难说有什么不同。如何在这里面争取维持一个“最不坏”的局面,都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共同去摸索、磨合。且每个学校、每个家庭,或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方法。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这可以说是通过外部力量,给学校和家庭在处理小孩玩手机问题时划定了一道红线,或者说提供了一个依据。但如何去遵守、执行,依然考验学校、家庭的智慧,不能指望消灭了“藏手机神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提早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与孩子“约法三章”,还是加大对带手机进校园的检查力度,这本身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它远比禁止“藏手机神器”来得更复杂,也更重要。(朱昌俊)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