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义:我将无我不负官窑
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八朝古都开封,历史文化厚重,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窑无疑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今年已53岁的陈连义,在传承官窑技艺的道路上从没停下脚步。他说:“我将无我,不负官窑!”
一次邂逅,终生承诺。小时候,老家出土的陶罐让陈连义如痴如醉。他考上河南大学学习工艺美术后,对陶瓷更是钟爱。与陶瓷艺术设计家张守智老师的一次邂逅,让他与五大名窑之首的官窑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张守智在做“紫光阁用瓷”“陈列瓷”及“礼品瓷”的设计和监制工作。张守智对陈连义说:“把开封的官窑下功夫挖掘一下,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陈连义一下子蒙了:“官窑不是在景德镇吗?怎么会在开封?”张守智说:“北宋时期形成五大名窑,官窑就产于北宋时期的东京,如果你能把北宋官窑做好了,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张守智的话改变了陈连义的一生:立志将为官窑事业奋斗一生。
溯源官窑,困难重重。全国争称官窑者众多,说法各异,源流纷繁复杂、扑朔迷离。陈连义查找书籍、浏览网站,拜访各地陶瓷专家,钻研《宋史》《东京梦华录》《中国陶瓷史》等书籍,苦苦寻找官窑的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历经17年,他让官窑文化像冲洗胶片一样,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先后发表8篇官窑文化论文,整理编著《瓷说中国宋官窑溯源考》等书籍,为传承发扬官窑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传承非遗文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选场地、建窑炉、买设备这些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但官窑的制作技艺,没有史料记载,更没有人说得清楚。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选材料、做配方、试烧制,5年下来,没有一件成品,陈连义家里的积蓄全部耗尽。他的爱人忍无可忍,撂下狠话:“在我面前永远不要再提官窑。”那段时间,他一直在苦闷、思索、寻觅中徘徊。面对家人的埋怨、亲朋好友的打击,他无数次想放弃,可一想到张守智的话,仿佛又有了力量,坚持做下去。
全国学习,揭开面纱。他到杭州官窑遗址博物馆学习,到龙泉青瓷厂向当地师傅请教,没钱请专业师傅,就自己干,选料、配釉、拉坯、造型、翻模、注浆、烧窑……当时,陈连义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一定干出点儿名堂”。3年下来,陈连义的头发全白了,出门有人喊他老爷爷,身边的人见了劝他:“连义,做官窑,不能不要命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大国工匠、汝窑大师朱文立先生的帮助下,陈连义成功仿制出第一件官窑后,又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具有哲学理念的新时代官窑文化艺术品。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项、国家专利37项、著作权40项,多件作品被各地博物馆收藏,官窑《莲花如意》多次被东盟博览会作为国礼走向世界各地。
官瓷为媒,讲好故事。生于黄河,长于黄河,陈连义对“母亲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掌握官窑的烧制技术后,他一直在思考怎样将黄河文化与官窑文化相互连接、利用开封本地丰富的黄河泥烧制官窑。他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加入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专业委员会,配料、实验……历时4年,取得丰硕的成果。他利用黄河泥五色泥作釉料,烧制出原始青瓷、黑定、褐色釉、紫金釉及茶叶沫釉,丰富了开封的陶瓷品种,更让黄河泥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向世界各地,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不遗余力,传承弘扬。为弘扬中华非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陈连义不遗余力、不计成本。他积极参加国际“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并主讲了《探秘北宋官窑》,同时被聘请为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国际生导师,为“一带一路”国际生传授官窑文化,10年来,他共培训学生2000多人次。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北宋官窑文化编年馆、仙人庄余店村的陈连义官窑文化馆、西郊乡三间房村的三间房北宋官窑历史编年展示馆……陈连义在开封创办了很多展示馆,常年免费开放,每年接待80多万人次参观,举办官瓷免费制作体验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文化场所等上百场次,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官窑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外国友人参观后纷纷赞不绝口。各地思想在此碰撞,世界文化在此交融,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陈连义都热泪盈眶,这更加坚定了他坚持官窑非遗传承的初心与决心。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官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华非遗文化传播做好人才储备。近年来,他累计培养高校教师及学生4000余名。其中,两名学生荣获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4名学生获得“开封市技术能手”称号。他创建的官瓷实践基地被教育部授予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荣誉。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的《匠人匠心》、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播出的《开封黄河》、新闻频道播出的《开封非遗年味》,河南新闻频道播出的《劳模工匠竞风流》……陈连义坚守非遗文化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被多家媒体关注,他坚守初心、默默无闻耕耘在非遗传承之路上的艰辛与坚决,激励着很多非遗传承人,也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近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陈连义荣登榜单,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