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材料标准的国际化之路》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首次参与修订国际标准侧记

2023-11-10 14:53

报送单位: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作者:胡蓝月

一种新材料从试验室问世,结合使用场景走向航天工程应用,需要不断积累使用经验,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最终才能走向民生、服务大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紧跟国家发展规划,推进航天防务标准化战略,提出要强化对外合作,加快国际标准化工作进程,加快成为行业领域内国际标准的重要主导者和参与者。

作为集团公司的材料及工艺中心,近期,三院306所参与制定的材料测试方法类国际标准项目成功立项,成为该所探索航天材料标准国际化之路上的又一重大成果。

新材料推广,标准化来“架桥”

标准化工作像一道桥梁,一方面顺应技术发展需求,促成行业内部达成一致;另一方面使新材料的成熟应用有据可依,让新材料研发成果为更多人共享。

“联合领域内的优势单位,我们的国际标准化工作迈出了第一步。”该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成员、原材料测试中心主任高增华说。他认为绝热材料是航天的优势领域,也是306所的专业所长,可以作为走上国际标准化之路的第一个突破口。

与国家标准相比,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周期更长、过程更复杂,一项标准从最初策划到最终批准发布通常需要4至5年时间,立项之初要争取到至少5个国家的积极参与,其间伴随着多轮的评审、答辩,而且每轮要争取到至少2/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员国的同意。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不断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在5G通信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高增华说:“在参与国际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标准就意味着技术话语权,更代表着这个领域背后的国家整体技术水平。”

“国际标准的制定不仅代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行业,更代表着国家形象。”材料测试中心技术骨干王华琼表示。经过航天重大工程的淬炼,306所积累了过硬的技术实力,通过了从标准立项到标准发布的重重考验,也得到了来自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的中肯建议和真诚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306所汇集了一批业内的专家学者资源,培养了一支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队伍,为后续更深层次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打下基础。

拼实力,也要抢机遇

参与术语标准修订是306所推动国际标准编制的第一块“敲门砖”,接下来,306所还希望参与制定材料及其测试方法类国际标准,一步步向自身核心业务靠拢、向集团公司材料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地位靠拢。

以近年来热门的气凝胶材料为例,它作为性能优异的热防护材料,率先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随后拓展应用于建筑保温、新能源汽车电池绝缘隔热等新领域,并逐渐形成产业规模,气凝胶的标准化工作也被提上日程。企业组织率先布局,成为标准牵头制定者,就有机会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

经过多年耕耘,306所在航天特种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如何让“航天标准”走出去,得到更多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成为下一个工作重点。

紧密围绕型号装备对新材料的应用需求,306所以结构复合材料、热防护材料等核心专业为依托,牵头制定了一系列企业级、行业级、国家级标准,在去年作为第二主编单位参与修订了首个国际标准《绝热材料 辐射传热 术语》,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并发布实施。

306所在超导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领域加紧布局,并继续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材料领域开疆拓土,为材料发展的下一个十年争夺着战略主动权。正如高增华所言:“材料标准化工作重在厚积薄发,更需要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