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是年代剧之“魂”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家国情怀是年代剧之“魂”

来源:安徽日报
2023-05-26 13:21

原标题:家国情怀是年代剧之“魂”

去年,电视剧《人世间》火爆,重现年代剧的巨大魅力,带动年代剧创作走上高潮。今年以来,几部年代剧轮番上演,荧屏上怀旧风满满,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剧空有年代之“形”而无年代之“魂”,掀起一阵收视浪花之后便趋于沉寂。

年代剧扎堆出现,有《人世间》成功在先的影响,也是对前些年流行伪现实、悬浮式剧集的一种反弹。曾经,伪现实剧呈霸屏之势,满眼皆是豪车豪宅、精致华服,角色非富即贵、自带光环,“国产剧里没有穷人”虽是调侃,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令人无奈的现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走远。这两年,一味迎合感官欲望的伪现实剧逐渐退去,一批真现实、有意义的作品赢得好口碑。年代剧正是以其真实的质感、对平凡人的观照,让观众代入其中细细品味,感到岁月有痕、人间值得,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弃华丽而追素朴,年代剧有返璞归真之美。老物件的出镜,仿佛会说话一般,讲述着岁月的沧桑变化。搪瓷茶缸、老摆钟、绿色冰箱、五斗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当年的流行歌曲、欢乐春晚、北京亚运会一一再现,瞬间拉起一波“回忆杀”。应该说,最近播出的几部年代剧,服化道等细节颇为用心,社会环境还原度高,并且均将镜头对准普通家庭,讲述家长里短中的动人烟火,为年代剧注入浓浓情感。

怀旧场景只是年代剧之“形”,家国情怀才是年代剧之“魂”。年代剧的艺术魅力,在于既有“小历史”层面的个人成长、家庭变迁,也有“大历史”层面的国家发展、社会变革,个体命运与宏大时代有机融合,人物精神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如梁晓声所说,“从作家的视角做好一名时代的书记员”。《人世间》描述半个世纪的百姓生活史,展现国家发展的壮阔画卷;《大江大河》通过时代先行者的突围故事,为改革开放的艰难进程做了生动注脚。正是源于对时代的深刻把握,触摸了社会发展的深层脉搏,将特定年代的悲欢离合真实表达出来,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反思。

从这个角度说,有些年代剧有“皮”无“里”、有“形”无“魂”。怀旧场景做足了,氛围感拉满了,但故事却不是那个味儿。它们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情感纠葛、家庭伦理,不断上演着分分合合、误会无常的戏码,人物命运看似跌宕起伏,但这跌宕起伏中看不到多少时代的影子。知青返城、改革开放、下岗潮,这些巨大社会变化带来的观念冲击、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反而成了似有可无的背景板,仅仅给人物的分分合合提供一个理由而已。缺乏时代气质和历史意识的融入,故事只在家庭和情感的层面上演,而不是在时代的洪流中铺陈开来,年代剧就没了年代味,成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能成立的家庭伦理剧。如此一来,观众因为怀旧场景而“入戏”,又因为狗血情节而“出戏”,也就不难理解。

年代剧不能停留于小情小爱,家国情怀才是年代剧之“魂”。对年代剧创作而言,不能仅仅将年代作为背景板,更不能将之作为跟风赶潮流、获得题材优势的手段,而要透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让观众真正贴近那个年代,形成精神层面的跨时空交流,从中体会时代变迁与人性复杂。既有对过去时代的深情回望与深刻剖析,也有对风云变幻背后某些永恒价值的坚守,这样的年代剧才有思想厚度和现实温度。当然,任何类型剧的创作中,精品都是凤毛麟角,跟风现象也难以避免,要求部部都成为精品是不可能的,但多一些历史意识、家国情怀,当是年代剧创作的应有之义。(刘振)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