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美国“补贴法案” 欧盟拒绝“去工业化” - 国际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回应美国“补贴法案” 欧盟拒绝“去工业化”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2-03 08:37

原标题:回应美国“补贴法案” 欧盟拒绝“去工业化”

用“美国感冒,欧盟打喷嚏”来形容目前的欧美关系再恰当不过。

近年来,尽管美国一再宣称美欧盟友关系“牢不可破”,却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对“盟友”使绊子,导致双方龃龉不断,双边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为了彰显其作为世界一极的“独立性”,2月1日欧委会出台《绿色协议工业计划》以回应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欧盟试图通过该计划增强欧盟企业在世界的竞争能力。

这是2月1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拉德芳斯商务区及塔吊。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1月31日发布初步数据显示,法国经济2022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1%,全年增长2.6%。新华社发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其中3700亿美元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相关。根据该法案,美国将大力兴建太阳能和风能设施、生产太阳能板和电动汽车。欧盟机构及成员普遍认为,美国的变相“补贴”对欧洲企业构成不正当竞争,担心美国能源转型对欧在美企业构成负面影响,使后者失去竞争力,甚至面临“去工业化”的风险。对此,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以及北欧国家均支持自由贸易原则并要求欧盟采取应对措施。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和反垄断事务的副主席韦斯塔格强调,欧盟必须坚决回应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竞赛“没有赢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久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对美《通胀削减法案》提出批评。冯德莱恩强调,欧盟赞赏为遏制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任何行动,但反对借此采取不公平竞争。她认为,未来的十年将决定人类是否能够遏制住气候变化,而工业企业的碳中和是最重要的工作。冯德莱恩说,欧盟在3年前就推出了遏制气变的《绿色计划》,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和俄乌交战的影响,但35%的欧盟经济振兴资金已投入《绿色计划》中。

欧盟的《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包含四方面内容:首先是建立可操作的工业企业行为标准框架。欧洲企业行政管理程序复杂,影响对外竞争力。欧委会希望欧盟企业简化行政程序,同时确保某些原材料的开采、转化、回收和研发能力。其次是加速对成员国和社区的产业转型投资。冯德莱恩表示,能源对提高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盟将在今年3月份的峰会上将电力市场改革作为一个讨论的重点。第三,为确保竞争力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据欧盟的统计,欧盟成员国平均失业率为6%,其中青年人失业率高达14%。同时,男女就业率不均衡,分别为80%和69%。另外,需有效地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目前,欧盟60岁至64岁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就业率仅为48%。冯德莱恩表示,“这是对智慧的浪费”。第四,欧委会建议欧盟扩大与北美、南美洲、大洋洲等其他经济体的合作范围,以确保原材料供应链和增加就业。

欧盟委员会还表示,将进一步放宽国家援助规则,允许27个成员国的政府用公共资金支持对绿色产业新生产设施的投资。但是,并非所有欧盟成员都能负担得起同等数额的援助,而且此举还有可能破坏欧盟单一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法国、意大利等成员呼吁欧盟共同借贷新的资金,帮助负担不起的成员。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一些北欧成员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果欧盟无法动用“下一代欧盟”复苏基金,就不应再借债。所谓“下一代欧盟”是欧盟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出台的一项约8000亿欧元的借贷计划,资金由欧盟直接从金融市场发债筹集,30%的债券为“绿色债券”,其中近2500亿欧元的绿色债券用于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转型。但由于各成员国更喜欢接纳欧盟“赠款”,导致2250亿欧元低息贷款“无人认领”。欧盟委员会表示,各国政府现在可将“无人认领”的贷款用于税收减免或其他形式的绿色产业支持。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欧洲需要解决就业、重振经济,同时,还需要解决诸如难民等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欧盟内部发展不均衡,加强内部协调和团结耗费了大量精力。目前,欧美等西方国家最大的关注点是俄乌冲突,并不断为乌提供包括重型坦克在内的军事援助,不排除欧洲大陆“局部武装冲突”扩大化的危险。在自由贸易原则和补贴问题上,欧美之间会通过各种方式讨价还价,摩擦不会很快终结。据悉,欧盟的《绿色协议工业计划》草案将提交给欧盟27个成员国和欧洲议会审议,并在2月9日和10日的欧盟特别峰会上讨论。各方反应如何,不久将见分晓。

(光明日报布鲁塞尔2月2日电 光明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责任编辑:王沥慷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