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这波中式美学,你爱了吗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春节档这波中式美学,你爱了吗

来源:浙江日报
2023-01-24 08:38

原标题:春节档这波中式美学,你爱了吗

阖家团圆的春节,少不了文化娱乐活动:约上亲朋好友,去电影院看大片;和家人围坐一起,追追最近的电视剧……

今年春节,我们在观众的文艺娱乐选择中看到了一波“中式美学”的崛起。不论是已经开播一段时间的《中国奇谭》《三体》,还是大年初一刚刚与观众见面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深海》《无名》等电影,都是纯正的“中式表达”。

在农历新年,这些文艺作品用更有担当的“中式内核”,唤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中式美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中国奇谭》与《深海》:掀起国漫里的水墨风

元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称“上美影”)出品的中式奇幻单元剧《中国奇谭》上线后,成为今年的第一部爆款动画。网友说,这部作品让他们找到了小时候守在电视机前的感觉,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有“中国气质”的独特动画。

《中国奇谭》在美术风格和制作手法上,探寻着中国美学的传与创。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背景是水墨融合光影的风格,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国画泼墨和青绿山水的意蕴;第二集《鹅鹅鹅》背景里飘渺空灵的云山,则致敬了宋朝画家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从取材看,《中国奇谭》由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独立故事组成。目前评价最高的两集,《小妖怪的夏天》出自《西游记》,《鹅鹅鹅》改编自“鹅笼书生”的典故。

《鹅鹅鹅》的导演胡睿没有对原著大作改动,而是加入了“妖”的元素,用公子的形象致敬了《天书奇谭》中的狐狸阿拐。小说中的书生变为货郎,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更符合完整的叙事逻辑。货郎最后失去了鹅与心上人,也通过极度留白引发遐想,留下饱含东方审美的结局。

创作者将生与死、虚与实、善与恶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投射到作品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题的思考。但仅如此,它还不能达到现在这样火爆的效果——它还在表达中尝试折射当代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情感。

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在综合考量后,将《小妖怪的夏天》作为首发,引起“打工人”的深深共鸣——“像极了自己打工的模样”“这个甲方太真实了”……一波波弹幕,其实是一次次的情感宣泄。《鹅鹅鹅》里简单的转场字幕,像打游戏出现的任务指引,更贴近青年观众的日常。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故事的基础上,融入能让当代人产生共鸣的内容,正是《中国奇谭》走红的关键。

今年电影春节档,另一部《深海》同样让国漫迷们心潮澎湃——导演田晓鹏在《大圣归来》取得国漫里程碑成绩后,时隔7年再度带来颠覆性作品。

《深海》以前所未有的美学风格和全新“粒子水墨”技术让观众为之惊叹。影片将传统印象中幽暗恐惧的深海,颠覆为唯美梦幻的奇幻世界,故事的主角也不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是一名心思敏感的普通小女孩,以“她”视角揭开深海世界的“独特生命旅程”。

在美国、日本等的动画均在“三维”“二维”领域自成风格的局面下,《深海》团队首次将中国最具底蕴的“水墨”与先进的三维技术相结合,耗时两年研发全新的中国风“粒子水墨”——单镜头粒子量达到了20亿,可谓是国产动画技术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七年如一日”坚持的背后,《深海》团队或面临因为无从参考,只能“一次又一次推翻重来”的苦熬;或遭遇“多次搬家被暴雨淹没主机”的天灾。幕后纪录片《心之所往,比海更深》展现的探索之路中,我们看到了1478位中国动画人7年的专注,也洞见了他们“想让世界看到中国动画”的野心。

《三体》与《流浪地球2》:中国人是这样“拯救”世界的

1月15日,电视剧《三体》在腾讯视频播出后,1小时内,视频网站内热度值突破2.5万,成为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的剧集。

观看剧版《三体》,仿佛是从中国出发的一场“未来之旅”。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布下的种种引发过读者心头震荡的设定:倒计时、宇宙闪烁、三日凌空……都在电视剧中忠实呈现。

电视剧中,剧情围绕着叶文洁、汪淼、史强、常伟思等“中国形象”展开。这些具有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形象性格迥异,却在地球文明遭遇三体文明威胁时,勇敢地承担起使命,尽情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

随着剧情展开,我们会发现,创作者在中国故事特殊性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与宇宙文明的故事。这也让中国人在“拯救”全世界这件事上,第一次成为主角。

科幻关注的是跨越文明、跨越种族的全人类问题。在宏大的世界观中,《三体》依然根植于中国背景、中国文化土壤,甚至还出现了周文王、墨子等历史人物。

无独有偶,刘慈欣另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2》大年初一也在全国上映。2019年,《流浪地球》以“黑马”之姿,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现属于中国人的科幻浪漫。

《流浪地球2》围绕《流浪地球》之前的故事展开。跨越4年时光,这个IP曾经带来的感动与震撼再次出现在观众眼前。 

澳大利亚影评人特拉维斯·约翰逊在澳洲版电影网站flicks上发表评论说,《流浪地球》或许是2019年最好的科幻片。在他看来,这部电影摒弃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选择了中国文化的责任、谦卑、自我牺牲和对家庭、社会的忠诚。

比如,安土重迁是中国人固有的情感。在影片中,人类面临巨大灭种危机时,选择带着地球一起逃离。有关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流浪地球》的火爆,在于观众前期没有预料到,国产科幻电影能达到如此高水准,也在于故事所设置的“带着地球流浪”的主题,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故土难离,对于我们而言是重要的,也是扎根最深的。

导演郭帆在采访中表示,在美国的影视作品中,有一些经典母题,能引起巨大共鸣,比如探讨殖民与被殖民者间关系的《阿凡达》。

而《流浪地球》讲述的故事,实际上包含了“愚公移山”的内核。在西方语境里,这是一个陌生的母题。但对中国人来说,从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在抵抗共同灾难时,人们的团结合作、万众一心,更能使我们深受触动。这是《流浪地球》所拥有的、让我们整个民族引起共鸣的母题。

《满江红》与《无名》:诠释不同时代的家国情怀

张艺谋导演新作《满江红》,上映前就备受期待。

这一次,电影《满江红》以家喻户晓的岳飞故事为背景,演绎全新传奇——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4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一个小兵与亲兵营副统领机缘巧合被裹挟进巨大阴谋之中,他们一步步揭开谜底。谜案背后,一场义士铲奸的迷局渐渐展开。

小人物+类型片+传统文化,《满江红》像极了近年来市场喜好的历史题材叙事模式——在历史缝隙里生出想象空间,用小人物的叙事盛宴去展现历史风云。

不同于这几年的献礼大片,影片将故事背景放置在风雅的南宋,用传统文化审美打底,诠释了同样的家国情怀。

该片编剧陈宇表示,《满江红》独具特色的悬疑类型片创作模式,兼具精致画面与快节奏,满足了观众对悬疑片剧情烧脑、反转的心理需求。同时,影片大胆探索一种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相结合的新主流电影发展方向,创新了主旋律故事和英雄人物的表现和塑造形式。“这部影片是用电影手法书写家国情怀,以青年一代乐于接受的方式,弘扬时代精神,凝聚精神力量。”陈宇说。

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博纳影业推出由程耳执导的“中国胜利三部曲”之一《无名》,则聚焦中国近代史中的家国之情。

影片讲述了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特科在上海周旋于重庆、汪伪、日本间谍机构之间,通过错综复杂的敌后情报系统,策反敌人,获取情报,诛杀汉奸,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直至抗战胜利的前夜。

在讲故事的同时,《无名》也建立了一个专属于它的“上海”语境。提篮桥监狱、梧桐掩映下的洋房、孤岛时期的日式旧里等,剧组都实景拍摄,用以召唤人们往日的海上记忆。影片中增添了沪语方言的点缀,也凝聚着这座城市的魂魄。

“‘无名’这两个字的灵感来自于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出品人于冬这样解释道,“从1937年到1945年,有一批在隐蔽战线出生入死的英雄,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牺牲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值得被书写、被铭记。这部电影希望通过展现无名者的奋斗,带观众去看一个见所未见的世界。”

春节档影片从南宋到近代再到“未来”,家国情怀,始终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脉,几千年绵延不断。虽然时代变迁,但永远会引发民族的共振。

与往年充满热闹、喜剧元素的春节档相比,今年恰是一场“中式美学”的文艺之宴。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与观众互相成就,这些充满“中式内核”的文艺作品,正反映了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期待,以及对中国文化心向往之的情感期待。 (执笔:李娇俨)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