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丨为烈士画像,微公益也能汇聚成灿烂星河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丨为烈士画像,微公益也能汇聚成灿烂星河

来源:中工网
2022-12-07 14:33

1067434

龚先生

“烈士宋连恒,河北省泊头市寺门村镇人。1920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牺牲于朝鲜。”生平信息寥寥数语,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如何还原一个可亲可敬的烈士形象?

据12月5日新华社报道,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在“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中,用画笔让烈士与亲人跨时空“相聚”——没有面容影像,就找烈士亲属旧照作参照;没有服饰介绍,就查阅历史资料;不满意初稿,就一遍遍倾听烈士亲属意见,反复打磨修改。就这样,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的烈士们,在画纸上有了线条、发丝和神态,眼神里饱含对亲人的思念和柔情,同时也让亲人的思念有了寄托。有跟帖评价:

“他们用画笔让陌生的英烈变得如同邻家孩子一般亲切,有一瞬间让我对革命先辈的信念与遗志有了直观深刻的感悟”……

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为烈士画像。图源:新华社

公益,没有定式。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印象中的做公益多是捐款捐物、慰问特殊人群、上门做义工等。近年来,一些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渐渐将公益拓展、延伸到更宽广的范围,让公益有了更多释放善意的方式。

比如,有人为听障视障学生制作特殊的教科书,有人在直播平台开办“成人识字班”,有法律人士免费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还有电商平台助农带货,一些互联网企业为“寻亲”“团圆”公益活动提供数据技术支持……

公益,无分大小。这些公益活动的成功,得益于志愿者发挥所长。比如,教成人识字的有退休教师,为残障孩子制作有声教科书的有电视台主播,参与技术寻亲的有头部互联网企业等。

这也正是当下很多公益活动的亮点所在,即发挥参与者的专业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小众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些公益活动并不轰轰烈烈,但同样可圈可点,甚至熠熠生辉。志愿者很大程度上可谓“四两拨千斤”,而受助群体收获的或许是人生的一片光明。

视障者正在借助台式电子助视器进行阅读。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公益,皆是善举。从捐钱捐物到捐知识、捐技术,不论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皆是功德。充分发动民间力量,激发更多专业人士热情,为公益事业注入多元力量,凡人善举的涓涓细流同样可以凝聚成公益慈善事业的强大力量。

微公益,同样有澎湃力量。京剧名段《锁麟囊》中有一句戏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你的举手之劳,或许可以影响他人半生。技术向善、专业向善背后是人心向善。力所能及拉一把、不放弃任何一个小众群体,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温暖社会、文明社会的样子。

每个人都可以是公益活动的一个“圆心”,善举再小也是一条“半径”,愿我们的“爱心半径”画出的圆,如同张开的一把把雨伞,呵护更多有需要的人,汇聚成公益慈善事业的灿烂星河。

哪怕受助者的人生有一瞬间被点亮,也值得我们为此而努力。

责任编辑:张征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